逢秋种菊尚殷勤,隙地侵寻欲过邻。
便好采花供服饵,形容已似泽边人。

【注释】

灵寿寺:唐玄宗时所建,位于今洛阳市西郊,是当时佛教活动的中心之一。种菊:指种植菊花。隙地:即“隙地”的反义词“余地”,指剩余的土地。过:超过。服饵:指服用补养身体的草药。泽边人:形容皮肤润泽如水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诗人在洛阳灵寿寺后闲步所见。前两句写菊花,后两句写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中的“逢秋”一词表明了季节。菊花是秋天开放的花朵,所以“逢秋”就是指秋天来了。这里的“种菊”和“采菊”都是写菊花的,但是从字面上来看,似乎又有所区别:“种”表示栽培、培育的意思,是主动的行为;而“采”则是指摘取、采集,是被动的动作。因此,这一句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在秋天里亲自去种植和培育菊花,也可以理解为他在秋天里主动地去欣赏和采摘菊花。

第二句中的“隙地”是指剩余的土地。这里的“侵寻”可以理解为探索、寻找之意,表示诗人在闲暇之余,喜欢去寻找并探索那些被忽略的小角落,以期发现一些新奇的事物或美景。“欲过邻”则是指想要超越周围的邻居,表现出诗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有着明确的认识和追求。

第三句中的“便好采花供服饵”可以理解为既然已经有了这么多的空闲时间和美好的景色,那么为什么不去享受一下呢?这里的“服饵”指的是服用草药来调养身体,是古代人们常见的一种养生方式。通过这句诗可以看出,诗人不仅关注眼前的景色,更是关心自己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尾句中的“形容已似泽边人”则是指由于长期接触大自然和菊花的影响,使得诗人的皮肤变得像水一样润泽光滑,仿佛是生活在湖边的人一样。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于自己外貌变化的欣慰和自豪感。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