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眉长好何曾损,寄语啼禽漫不闲。
应为残春足愁恨,长疑蹙破镜中山。
寓寺八首
翠眉长好何曾损,寄语啼禽漫不闲。
应为残春足愁恨,长疑蹙破镜中山。
注释与赏析
翠眉长好何曾损,寄语啼禽漫不闲。
- 诗句释义:翠绿的眉毛虽然美丽依旧,却因岁月而稍显憔悴,她对飞鸟们说话,希望它们能传达她的心意。
- 情感分析:此句描绘了一位年迈但依旧美丽的女子,她的美貌和岁月并未改变对她而言,尽管面容有损。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美,即使在衰老中仍保持优雅。
- 文化寓意:在古代中国,眉毛被视为美的标志之一。这里使用“翠眉”一词,不仅指代其外观的美丽,也暗含其内在精神与品格的高贵。
寄语啼禽漫不闲。
- 诗句释义:她向鸟儿们诉说心事,希望它们能传递她的哀愁和孤独。
- 情感分析:此处表达了深深的孤独感和对周围环境的疏离感,通过与自然界的交流,她试图找到心灵的慰藉。
- 文化寓意:鸟类作为诗中的主角,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灵魂。通过与它们的互动,她展示了对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
应为残春足愁恨,长疑蹙破镜中山。
- 诗句释义:春天已经过去大半,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忧愁和思念,她怀疑自己是否如同破碎的镜子一样不再完整。
- 情感分析:这句诗透露出深刻的悲哀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人通过“足愁恨”和“长疑蹙破镜中山”这样的意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情感的持续影响。
- 文化寓意:镜子常被用来象征完整性或完美状态的消逝。此处通过比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综合赏析
张耒的《寓寺八首》是一组富有哲理和审美价值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时间和变化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中,“翠眉长好何曾损”一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美丽女性即使岁月蹉跎,依然保持着那份从容和优雅。这种美不仅仅是外在的修饰,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气质的自然流露。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赞赏,也能体会到他们内心深处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意义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