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漾澄明彻底清,鸬鹚惯客不相惊。
却疑洛水新霜后,八节滩津石柱声。
【注释】:
溶漾澄明彻底清,——溶漾,指水波荡漾。澄明,指清澈明亮。
鸬鹚惯客不相惊。——鸬鹚(ní cí),即鸬鹚鸟,生活在河流、湖泊等水域,善于捕鱼,也善于鸣叫。
却疑洛水新霜后,——却疑,指怀疑、猜测。洛水,指洛阳附近的洛河,因洛河在洛阳附近而得名。
八节滩津石柱声。——八节滩津,指位于河南孟津的八节滩渡口。八节滩,指黄河中的一段险滩。石柱,形容水流冲击岩石形成的礁石,形状像石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黄河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黄河的观察和感受,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
首句“溶漾澄明彻底清”,描绘了黄河水波荡漾,清澈透明的景象。这里,溶漾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澄明则是形容水面如镜,没有杂质,清澈透明。彻底清则表明河水非常干净,没有任何污染。
次句“鸬鹚惯客不相惊”,描写了鸬鹚鸟在河流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鸬鹚是一种善于捕鱼的鸟类,它们经常在河流中嬉戏,与游客们相互熟悉,不会感到惊慌。这里的“相惊”表示人们看到鸬鹚并不害怕,反而与之和谐相处。
第三句“却疑洛水新霜后”,诗人对洛河进行了想象。他以为河水已经结了一层霜,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里的“新霜后”指的是河水刚刚结上一层薄薄的冰层。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感到惊讶,反而认为这应该是河水经过长时间积累,终于有了结冰的迹象。这里的“却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神奇和变化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之情。
末句“八节滩津石柱声”,进一步描绘了黄河中的危险滩段。这里的八节滩是一个著名的险滩,水流湍急,石头众多,非常容易发生危险。然而,诗人却在这里看到了石柱的声音,仿佛是石头在撞击水流发出的声音。这里的石柱声形象地描绘出了险滩的景象,使人更加感受到黄河的壮观和危险。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黄河的美丽景色和惊险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黄河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