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三万里,所至坏金石。
嗟哉庭中草,独不改佳色。
日中虽暂萎,晨露发鲜碧。
深根通九地,变化有微测。
应知一气移,不得常炎赫。
诗句
堂下幽草
烈日三万里,所至坏金石。
嗟哉庭中草,独不改佳色。
日中虽暂萎,晨露发鲜碧。
深根通九地,变化有微测。
应知一气移,不得常炎赫。
译文
堂下的草丛在烈日的照射下生长了三万里,它所到之处都能毁坏金属和石头。
庭院中的草木啊,只有它们不改变那美丽的颜色。
虽然在阳光下暂时凋萎了,但在早晨的露水中又恢复了生机,呈现出鲜艳的绿色。
它的根部深入地下九层,其生命力的变化是细微且难以预测的。
应该知道自然界的气候会随着季节而变化,但草木不能永远保持旺盛的生长状态。
注释
- 堂下幽草:指在阳光直射下仍能生长的植物,通常指那些能够在恶劣条件下生存的植物。
- 烈日三万里:形容太阳光强烈到可以照射出三万里的距离,强调植物的顽强生命力。
- 所至坏金石:意指植物的生长力强大到了破坏金属和石材的地步,表现出强烈的生长特性。
- 嗟哉庭中草,独不改佳色:赞叹庭院中的草即使在烈日下也会保持其美丽的色彩,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 日中虽暂萎,晨露发鲜碧:描述了在阳光最炽热的时候,植物可能会暂时枯萎,但在清晨的新露中又焕发出新的生命。
- 深根通九地:指植物的根系非常深,能够达到九层土壤的深度,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 变化有微测:意味着植物的生长变化虽然微小,但却是难以完全预测的,展示了生命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
- 应知一气移:认识到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季节的更替,暗示植物的生长也受到了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
- 不得常炎赫:表达了尽管植物可能在某些时候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总体上它们不能永远保持旺盛的状态,体现了生命的短暂性和无常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堂下幽草在烈日下依然顽强生长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对逆境的坚韧和生命力。诗人通过对植物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传达了对生命顽强精神的赞美。同时,通过对植物与环境、季节变化的微妙关系的描写,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整首诗不仅赞美了植物的生存意志,也启示人们要像植物一样,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要保持坚强和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