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雨声倒百川,老农起坐不敢眠。
曰疑涨潦卷屋去,又恐涌水兴床前。
旦视山川一泥泞,流沛千顷新秧田。
虾蟆相呼动百千,不念两股充庖煎。

这首诗是杜甫的《厌雨》,全诗如下: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元知如此山,别有若干人。

洞在谁氏村?中田生白苹。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泉源。

几时头上得,公作鲁阳仙。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厌雨》的开头四句。诗题“厌雨”二字点明主题,表明作者对连绵不断的大雨感到厌烦和无奈。首联“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诗人听到夜来风雨声,知道春天已经过去,花都凋谢了大半。这是诗人对春天的告别,也是对自然更替的感慨。颔联“元知如此山,别有若干人”,诗人知道这个地方风景优美,有很多文人雅士隐居于此。尾联“几时头上得,公作鲁阳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联“洞在谁氏村?中田生白苹。”描述了诗人所居住的村庄,那里的洞穴藏在哪个家族的村落里呢?在村子的中央田地里长满了白色的水草。这句描写了乡村景色的美丽宁静,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第三联“草低金城雾,木下玉泉源。”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景色,金城山上的云雾缭绕,树木掩映下的玉泉源头潺潺流淌。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和欣赏。第四联“几时头上得,公作鲁阳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够像鲁阳侯一样,头顶太阳从西边升起,为世人带来光明。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之一,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通过对山水田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志向。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