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裹峰头薄似巾,路逢水后误行人。
山泉酿酒力偏重,石铫煎茶味最真。
燕不传家犹教子,梅才有肉便生仁。
枕边学梦人方悟,未到钟声梦更频。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诗句解析:
- 雾裹峰头薄似巾:
- “雾裹峰头”指的是山峰被雾气覆盖的情景,形容山的轮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同轻纱包裹着山峰。
- “薄似巾”则形象地描绘出这种景象的轻盈、朦胧,如同薄薄的头巾一般。
- 路逢水后误行人:
- “路逢”意味着诗人正在行走中,忽然看到前方有水路。
- “水后”则可能是指河流或溪流。
- “误行人”表示由于水的存在,原本应走的路径变得不清晰,导致迷路或误入歧途。
- 山泉酿酒力偏重:
- “山泉酿酒”暗指用山泉水来酿造酒,强调了自然与纯净。
- “力偏重”则表达了酿造过程中的一种特殊风味,或许指的是酒味浓郁,不同于一般的酒。
- 石铫煎茶味最真:
- “石铫”是一种古代用来烹煮食物的陶制器具,这里特指用来煎茶的工具。
- “味最真”意味着煎茶时使用石铫能够保持茶叶最原始的香味和品质,使茶的味道达到最为真实的地步。
- 燕不传家犹教子:
- “燕”在这里可能代指燕子,象征着传递和传承。
- “传家”意味着燕子的家族习性或者技能通过后代得以延续。
- “犹教子”则表示即使不是直接传给下一代,燕子仍然会教导它们的孩子如何生存和发展。
- 梅才有肉便生仁:
- “梅”指的是梅花,常与坚强、高洁的品质联系在一起。
- “有肉”可能指的是梅花的香气和色彩。
- “便生仁”则是指梅花即便没有果实,但因其独特的美丽和气质而让人感到它的仁爱之心。
- 枕边学梦人方悟:
- “枕边”可能指诗人在睡觉时经常思考的问题。
- “学梦”表示通过梦境学习或领悟某些道理或知识。
- “人方悟”意味着当诗人在梦中学到这些道理或知识后,醒来才真正理解并明白其含义。
- 未到钟声梦更频:
- “钟声”通常与时间的流逝相关联。
- “梦更频”表示随着时间的流逝,梦境变得更加频繁和生动。
- 这可能暗示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或者是对某种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
译文:
雾裹峰头如薄纱,路边溪流误人行。
山泉酿得美酒醇,石铫煮茶香真淳。
燕子传家非直系,梅花无果也生仁。
枕边夜思梦更深,钟声未到已频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观和生活中的细微情感。通过对雾、水、山泉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欣赏。同时,通过“误行人”、“力偏重”等词语,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中细节的关注和感悟。此外,诗中还蕴含了对生命传承和品质追求的思考,如“燕不传家犹教子”、“梅才有肉便生仁”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品质和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