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不留丁,收香尽藏白。
一朝作陈人,逊与桃李出。
【注释】
梅花:一种在冬季开花的植物,常在寒冷的天气中独自开放,以显示其顽强的生命力量。“梅”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象征物,常常代表着高洁、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
十咏:这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七言律诗,共十首,每首都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梅花独特品质的赞美和敬仰。
梅梢:指梅花枝头的嫩芽,也泛指梅花。
冰花:形容梅花上覆盖着的晶莹剔透的冰霜。
收香:指的是花朵凋谢后,花瓣内含有的香气也随之消失。
白:这里指白色,可能是形容冰雪或者是梅花的颜色。
作陈人:在这里,“作”可以解释为“成为”,“陈”是指陈年老酒,所以“作陈人”可以理解为“成为年迈之人”,即衰老的人。
逊与:逊是差的意思,与是比的意思,所以“逊与桃李出”可以理解为“比桃花李更差”。
【赏析】
这首诗是王建的《十咏梅》,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梅花独特品质的赞美和敬仰。
诗人通过描绘梅花上的冰花,以及花朵凋谢后,花瓣内含有的香气也随之消失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接着,诗人通过比较桃花李花,指出梅花的品质远远超过了这些花卉,成为了年迈之人的代表,体现了梅花的高洁和坚韧。最后,诗人以“作陈人”作为结尾,强调了梅花的高贵和不凡,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突出。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梅花的描绘,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态度,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理解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梅花的崇尚和追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