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几世阅兴衰,依旧春江拍岸来。
当代衣冠今寂寞,百年丘陇自崔嵬。
檐经白日馀僧定,路暗青松仍劫灰。
事去节阑春草积,乘高一望独迟回。

诗解:

  1. 龙山几世阅兴衰(龙山:地名,代指某个地方或事件) - 描述了龙山地区经历多次的兴衰更迭。
  2. 依旧春江拍岸来(依旧:仍然,春江:春天的江水) - 尽管历经沧桑,但春天的江水依旧拍打着岸边。
  3. 当代衣冠今寂寞(衣冠:衣冠礼仪,代指人物或事物) - 现在的人们(或某种形式的存在)显得孤独、无趣。
  4. 百年丘陇自崔嵬(百年:形容时间的长久,丘陇:坟墓) - 墓地在岁月长河中显得更加高大。
  5. 檐经白日余僧定(檐:屋檐,白日:阳光,余僧定:僧人安坐不动) - 描述一个僧人在阳光照射下静静地坐在那里,似乎已经达到了出家人的极致宁静状态。
  6. 路暗青松仍劫灰(劫灰:佛教用语,指死亡或灾难后的残余) - 即使在遭受劫难之后,青松依然挺拔不屈。
  7. 事去节阑春草积(节阑:节律中断,春草:春天生长的草) - 当事情结束,春天的草地已经堆积了厚厚的一层草。
  8. 乘高一望独迟回(乘高:登高,望:远眺,迟回:徘徊不前) - 站在高处远眺,却因为心中有所牵挂而迟迟不愿意前行。

译文:
龙山见证了无数世事的变迁和兴衰,如今春江依然拍打着岸边。当代的人们显得如此寂寞,他们的衣冠礼仪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得冷清。百年后的墓地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高大,即使是在劫难后。一个僧人在阳光下静静地坐下,似乎已经达到了出家的境界。即使道路被黑暗所笼罩,青松依然挺立不倒。当事情结束时,春天的草原已经长满了草。我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内心充满了不舍和留恋。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中使用了“龙山”“春江”等具象的自然景物,以及“衣冠”“丘陇”等抽象的文化元素,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同时,诗人通过对僧人的描写,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