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足并汉西都,老大时时有著书。
共叹微言追正始,不徒能赋似相如。
代言方伫如纶诏,揽辔今乘刺史车。
他日来归司帝制,未应褊狭效王舒。

【解析】

此诗首联点明送别之意,颔联写对方有学问,尾联写对方将来定有大用,末句以王舒自比,表示自己不会因小失大。

【答案】

(1)“奉送知府郎中”是说送别。

(2)“文章足并汉西都”是说对方的文章可以和汉朝的司马相如、扬雄媲美,“西都”指长安。

(3)“老大时时有著书”,是说对方年纪虽老仍孜孜不倦地著书。

(4)“共叹微言追正始”,是说对方的文章有《离骚》那样深远的意蕴。《离骚》是楚辞中最长的作品,作者屈原作于他的政治生涯最艰难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浪漫主义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此处说对方的文章有《离骚》那样深奥的意蕴。

(5)“不徒能赋似相如”,意思是说对方不但文采飞扬,有《离骚》那样的深意,而且善于写赋,有司马相如那样的才情。司马相如即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政治家。

(6)“代言方伫如纶诏”,是说对方的代词拟作如同皇上颁布的诏书一般。“纶”为“龙”,指皇帝;“诏”,皇帝的命令或命令的文书。

(7)“揽辔今乘刺史车”,意思是说如今你正在乘着刺史的车,这是指你目前的身份。古代的刺史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刺史的职权很大,相当于后来的太守。

(8)“他日来归司帝制”,意思是说日后你回来时一定会参与朝廷政事。东汉末年,群雄混战,天下大乱。曹操统一北方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征调各路人马讨伐张绣。在与张绣军的决战前,曹操召集群臣议事,讨论进军路线,诸将认为张绣兵败必走,建议直趋其城,但曹操却坚持要等敌军粮尽,再进攻。结果张绣兵败而降。事后曹操问谋士陈琳:“卿为孤疾之,谁可代卿?”陈琳说:“杜袭可。”曹操问为何选杜袭,陈琳回答说:“杜袭文不及琳,武不及逊,忠不及德,诚为不如。”于是曹操让杜袭代替陈琳起草檄文。杜袭起草后呈上,曹操看了一遍,便叫左右退下。杜袭退出后,有人向杜袭打听曹操看了之后说了些什么话。杜袭回答说:“适得之耳!”这就是成语“杜子美”的由来。杜子美是杜甫的雅号。杜甫曾做过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等官,后弃官,漂泊西南各地。天宝年间,安禄山发动叛乱,潼关失守,唐玄宗出逃四川,杜甫只带妻子儿女来到成都草堂定居,从此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期,目睹了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人民疾苦、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情景,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思想写下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

(9)“未应褊狭效王舒”,意思是说你不会像王舒那样狭隘。王舒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他曾经对人说:“吾少时学琴书,爱弹琵琶。”有人问他为什么偏爱弹琵琶,他说:“我年轻时爱好音乐,现在老了,只能弹弹琵琶而已。”他的话被人们传为笑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