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光辉薄,古原多夕阴。
行经平陵道,感慨一何深。
将军昔封此,汉史传至今。
山川宛如旧,事迹嗟已沉。
聚落有人烟,故国无乔林。
尚想英雄气,千古犹森森。
边尘久未定,干戈日相寻。
兴怀几内恸,何必鼓鼙音。
【注释】
过平陵:经过平陵。汉苏建所封:汉朝时苏建曾被封于此。
寒食:清明前一天,禁火扫墓的习俗。光辉薄:光芒暗淡。
古原:广阔的原野。夕阴:傍晚时的阴云。
行经:行走于。平陵道:通往平陵的路。
感慨一何深:感慨之情极为深沉。
将军:指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昔封此:以前曾被封于此地。
山川宛如旧:山河依然如故。
聚落:村落。人烟:人的居住地。
故国:旧的国家。乔林:高大茂密的树林。
尚想英雄气:仍然怀念那些英雄的气概。
干戈:兵器,引申为战争。
兴怀:兴起的情怀。几内恸:内心极度悲痛。
何必鼓鼙音:何必用战鼓和军号来表达哀痛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途经平陵时,凭吊古代战场遗址而作。全诗以“过”字领起,点明题旨。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抒情,尾联议论。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首联写景,“寒食辉光薄,古原多夕阴”。清明时节,天色阴沉,阳光微弱,原野一片苍茫;黄昏时分,山野间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霭,景色显得幽深莫测。“寒食辉光薄”,说明天气寒冷,阳光不强烈,“古原多夕阴”,表明日暮时分天空昏暗,没有阳光照射。
颔联叙事,“行经平陵道,感慨一何深”,诗人沿着平陵大道行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平陵是古代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的地方,如今虽然已成为历史,但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留下了许多令人感慨的历史遗迹。诗人站在这片土地上,不禁回想起过去发生的战争,以及那些英勇无畏的英雄们为了保卫祖国而付出的巨大牺牲。这些往事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让他感慨万分。
颈联抒情,“将军昔封此,汉史传至今”。“将军”是指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当年刘邦曾在这个地区被项羽封为汉王,这个地方也成为了汉史记载的重要地点。然而,历史的变迁让这个地方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剩下一些古老的遗迹供后人瞻仰。如今,虽然已经无法考证当年的具体情况,但这些古老的遗址依然让人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沧桑巨变,以及那些英勇无畏的英雄们的不朽精神。
尾联议论,“山川宛如旧,事迹嗟已沉”。诗人继续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他发现这些山川依然如旧,但那些英勇的事迹却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里的“叹”字表达了他对那些英雄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为国家付出巨大牺牲的深深敬意,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对英雄们的深深怀念。
尾联议论,“聚落有人烟,故国无乔林”。诗人看到周围的村落依然有居民生活着,但那些曾经繁荣昌盛的国家却已经变得荒凉破败,没有高大茂密的树林了。这里的“嗟”字表达了他对国家衰败的惋惜和对英雄们英勇无畏精神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历史变迁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对英雄们的深深敬意。
尾联议论,“边尘久未定,干戈日相寻”。诗人感叹边塞战争一直没有平息,战争的硝烟弥漫在这片大地上,人们每天都在为战争而奔波忙碌。这种景象让人感到无比压抑和沉重。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的现实背景。
“兴怀几内恸,何必鼓鼙音”。诗人感慨万千地思考着这个问题:为什么还要用鼓声和军号来表达哀痛呢?因为现在的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痛苦和损失,更是对人们心灵的摧残和破坏。因此,与其沉浸在战争的悲鸣之中,不如寻找一种更加健康和平的方式来表达对逝去的英雄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