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两相束,竹树交柯绿。
因听林外声,遂来幽涧曲。
湿烟深不散,浅濑漂寒玉。
木杪见云生,前峰聊注目。
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雨稍小,停下来游玩蒲溪,站在独木桥上返回。
石岩相互约束,竹树交柯绿色。
听到林外的声音,就来到幽涧的弯曲处。
烟雾湿透深不见散,浅水流淌寒玉。
树枝上看到云生,前峰稍微注目。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于诗人游览蒲溪时的所见所感。
首联写景,“两”字用得精当,既写出了岩石、树木的特点,又突出了其相互约束的特点。“束”,束缚、约束。“竹树交柯绿”中的“柯”是枝条,“交柯”即交错,形容树木枝叶繁茂、葱郁,也形容山势陡峭,树木互相依偎,难以分开。“两相束”既表现了景物特点,也为下文“因听”做铺垫。
颔联写听觉,“闻”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感受。“遂来”表明作者被这美景深深吸引。“幽涧曲”中的“幽”字描绘出山涧的清幽、静谧,使人感到宁静和舒适。“曲”字则表现了山涧的曲折蜿蜒,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颈联写视觉,“湿烟”写出了山涧的湿润和清新,“漂寒玉”则形象地描绘出水流的清澈和透明,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木杪见云生”中的“杪”是指树梢,“云生”则表现出山涧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前峰聊注目”中的“聊注目”则表达了作者对前峰景色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前峰”中的“前”字指前面或前方的意思,这里指远处的山峰;“聊注目”中的“聊”字表示只是暂时地注视,没有深入观察的意思。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现了一个宁静、美丽、神奇、梦幻般的自然世界,让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