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垣已芜漫,人事日萧寂。
赖近青莲宫,残僧识遗迹。
傍连岚岭秀,面对湖光溢。
惟应此如昨,万变非畴日。
悠悠夏已深,故沼荷初积。
振古尽如斯,徒然怅今昔。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首联:颓垣已芜漫,人事日萧寂。
译文:颓败的城墙早已荒芜,人事一天天寂寞冷落。
注释:“吊和靖故居”即“和靖”,作者对范仲淹的称呼,此处是代指范仲淹。“芜漫”“萧寂”皆写景,用笔简洁而含蓄,既写出了环境的荒凉,又暗示了诗人的心情。颔联:赖近青莲宫,残僧识遗迹。
译文:幸好靠近青莲宫,老和尚还能辨认出遗迹。
注释:青莲宫:位于今江西靖安境内,相传为晋朝陶渊明所建,范仲淹曾游历此地,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后人为了纪念范仲淹,便把这里叫做青莲宫。残僧:老和尚。识遗迹:能辨识遗迹。颈联:傍连岚岭秀,面对湖光溢。
译文:背靠连绵起伏的山岭,湖水映衬着秀丽的景色。
注释:这句诗中的“秀”与“溢”均描写自然景物的美妙、美丽。
尾联:惟应此如昨,万变非畴日。
译文:只有这一切依旧,岁月变迁却不是从前那样。
注释:“惟有”强调“如昨”的可贵。“畴日”指过去的日子。“唯”表转折,强调尽管变化很大,但依然如此。
【答案】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全诗以吊古兴怀的方式抒发了对时光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写自己登临吊古,触景生情。首句点明题目,交代了地点和时间,同时暗寓着诗人的感慨;次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荒”字不仅写出了环境的变化,也暗含了诗人的伤感之情。
中间两联主要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赖近青莲宫”一句中“赖”字暗含了诗人的感慨,“残僧识遗迹”一句则表明诗人想要凭吊先贤,抒发自己的情怀。
尾联则是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惟应此如昨,万变非畴日”一句表明了诗人的观点:虽然世事在变,但是这些事物依旧如往昔一样,没有改变。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对人事沧桑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