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尉千官底,公无势位分。
门墙时与进,道义得亲熏。
去矣难留佩,时哉盍致君。
南风秣陵路,征旆卷行云。
【注释】
千官底:一千个官员。公:对别人的尊称。
门墙:指家门,比喻师门。进:指求取功名。
道义得亲熏:意谓以仁义道德来感化、熏陶人们,使其得到良好的熏陶。熏,熏染。
南风秣陵路:指诗人在南风中驱马行进在通往秣陵的大道上。秣陵,今南京,古称金陵。南风,指东南风,因东南为阳位,故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梁倅告别时,勉励其要洁身自好,不要因为权势地位而失去人格。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梁倅前途的祝愿和对梁倅的深情厚谊。全诗语言质朴,情真意切,是一首感人肺腑的佳作。
首句点出了梁倅的身份。“一尉”即县尉,“千官”则指朝廷百官。一个“公”字,既指梁倅官职之尊贵,又暗示了梁倅的人品之高洁。
次句说梁倅不要倚仗势位而行事,这里暗含着对梁倅为人正直的赞扬。一个“公”字,既表明了他的身份高贵,也暗示了他对权贵的鄙视。
第三句写梁倅的门生、朋友、同僚等都要前来祝贺,表示他将要离开此地。“门墙”一词,既指他的家学渊源,又暗示了他即将离去的事实。
第四句则是对他寄语的一种表达。在这里,诗人用“道义得亲熏”这句话来劝勉梁倅,希望他能以道德仁义来感化、熏陶人们,使之得到良好的熏陶。这里的“亲熏”,不仅指亲人之间的亲情,更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之情。
第五句则是一个转折句,诗人用“去矣难留佩”这句话来劝勉梁倅,希望他能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年华。“去矣”二字,表达了他对梁倅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难留”二字,则暗示了梁倅的才华出众,难以被留住。
第六句则是对梁倅的另一种寄语。在这里,诗人用“时哉盍致君”这句话来劝勉梁倅,希望他能抓住时机,为国家尽忠报国。这里的“时哉”,既指时机成熟之时,也是指梁倅所处的时代背景;而“盍致君”则是指何不为国家尽心尽力呢?
最后一句则是一个总结句。诗人用“南风秣陵路,征旆卷行云”这句话来描绘出一幅壮阔的画面:一条长长的道路蜿蜒曲折地伸向远方,旌旗猎猎,征车如龙。这画面既展现了诗人对梁倅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达了他对梁倅的深深祝福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