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晴暖昨朝寒,细雨催花声不闲。
处处闭门扫蚕蚁,家家垂柳隐绵蛮。
东湾泛艇看人渡,北埭扶筇向晚还。
惟有群山怕陈迹,轻烟冉冉薄螺鬟。
【注释】
偶成:偶然写成的诗。晴暖昨朝寒,细雨催花声不闲:前一日晴朗,今日却阴冷。细雨如丝地催促着花儿开放的声音不悠闲。
蚕蚁,指蚕和蚂蚁。
绵蛮:指蚕丝。这里泛指丝绸。
东湾泛艇看人渡,北埭扶筇向晚还:在东湖泛舟看人们渡水,在北堤上拄着手杖走向傍晚。
陈迹:旧的痕迹、遗迹。
轻烟冉冉薄螺鬟:轻烟慢慢地笼罩在螺髻般的发髻上,形容山色秀美。
【译文】
昔日的阳光明媚而今天阴云重重;昨日还是春光明媚,今晨却是细雨绵绵。
处处关门清扫着蚕蚁,家家户户掩蔽着柳树和丝绵。
向东湖泛舟观看游人渡水,往北堤上手杖扶着向夕阳中回家。
只有群山才害怕留下足迹,轻烟慢慢笼罩着山腰像美人的发髻。
【赏析】
此首写景之作,描写的是杭州西湖的景色。诗人在《西湖四咏》组诗中,对西湖风光作了生动描绘。此篇是其中的第二首,全诗从时间、空间两方面展开,以“晴暖”“寒”为线索,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感受,刻画出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出不同的美丽画面。
首联两句,写春去夏来的变化。首句写天气由晴到寒,用“昨朝”与“今朝”作对照,突出变化之快。二句写细雨催促着花儿开放,声音并不悠闲,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颔联两句,写人们忙于农事。“闭”字写出了农民为了收茧而忙碌的景象。蚕蚁是产丝虫,这里借指养蚕的人。这两句既写出了农忙时节人们辛勤劳作的情景,又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同时,也写出了西湖周边环境优美、宜人的特点。
颈联两句,写诗人自己赏景的情趣。“泛艇”、“扶筇”都是赏景时的动作。这里写出了诗人在湖上泛舟,在北堤上行走时的所见所感。其中“看人渡”一句表明诗人欣赏的是西湖上的美景。“向晚还”则表明诗人是在傍晚时分离开西湖,结束了一天的游赏。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诗人赏景的情趣,同时也写出了西湖景色的迷人之处。
写西湖周围的自然风光。“群山”“轻烟”是西湖周围的自然风景。“怕留陈迹”说明群山虽然美丽但仍然保留着过去的痕迹,“陈迹”即旧日的痕迹,也就是历史的痕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怀念之意。最后一句“冉冉薄螺鬟”,将远处的群山比作女子的发髻,写出了山的秀美和柔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