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依水跨官塘,古木扶疏围夕阳。
粉蝶不来蜂又去,一双燕子话凄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读懂诗作的内容,然后结合注释和提示,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最后在整体感知诗意的基础上,分析概括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第一二句:名园依水跨官塘,古木扶疏围夕阳。

“名园依水”,点明诗人游历的地点是有名的园林——杨园;“依水”写出了杨园的地理环境特点,“官塘”表明这是一处靠近官府的园林。“古木扶疏”描绘出杨园中树木苍劲茂盛的景象,“围夕阳”则表明时间是在傍晚时分。这两句写景,以动衬静,突出了杨园的幽静之美,同时也交代出游览的时间。

第三四句:粉蝶不来蜂又去,一双燕子话凄凉。

此联描写的是杨园中的景物和景象,也是作者的感慨。“粉蝶不来蜂又去”,是说蜜蜂采蜜去了,蝴蝶也飞走了,表现出一种寂寞之感。“一双燕子话凄凉”则是说一对燕子在谈论着什么令人伤感的事,表达了一种悲伤之感。

第五六句:江上孤舟不系缆,渔父相呼归暮烟。

这句诗是写诗人看到江面上有一只小船正在摇橹。船夫驾船摇橹,在晚风中摇曳,显得特别孤独、凄清。“不系缆”表明这只船不是停泊在这里,而是继续航行着。而“渔父相呼归暮烟”则表明船夫正与渔民们一起在江上劳作,他们相互之间互相呼应、交流,共同度过一天的生活。

第七八句:独有寒鸦数点飞,往来高树映斜晖。

这句诗是说诗人看到一群乌鸦在高高的大树上飞翔。这些乌鸦时而聚在一起,时而散开,它们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间飞翔,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同时,乌鸦在树枝上停留,也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往来高树映斜晖”则表明这些乌鸦时而聚集在一起,时而分散开来,它们在空中自由地飞翔,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

第九十句:山寺钟鸣渡头稀,日斜来往人行稀。

这句诗是说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色变得暗淡起来,人们开始回家了。“渡头”表明这里是一个渡口,“人行稀”则表明人们开始稀少起来。这里的“山寺钟鸣”指的是山上的寺庙里的钟声敲响了。而“渡头稀”则表明渡口上的行人也开始稀少起来。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色变得暗淡起来,人们开始稀少起来,只有渡口上的行人开始稀少起来。这既是一种宁静的美,也是一种荒凉的美。

第十一十二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山水画卷:“野旷天低树”。这里的“野旷”指广阔的原野,“天低树”则表示天空比周围的树木要矮小一些。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开阔的山水画卷。接着,这两句又进一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月亮下的山水画卷:“江清月近人。”这里的“江清”指清澈的江水,“月近人”则表示月亮离人更近一些了。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最后,这两句还表现了诗人的情怀:他希望有人能够陪伴他一同欣赏这美好的风景,共度这美好的夜晚。

第十三十四五句: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山景图:这里的“浮云不共此山齐”表明云雾缭绕在山峰之上,它没有与山峰的高度相同,而是高出山峰之上。而“山霭苍苍望转迷”则表现了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显得模糊不清,让人无法辨认其形状和轮廓。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

第十六十七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在一片宁静的环境中,竹林里传来了欢快的声音,原来是洗衣女人们正在欢声笑语地归来;而荷花池塘里,莲花在水中摇曳,仿佛要吸引渔船下水捕鱼。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卷。

第十八九十句:随意春芳驻,王孙自可留。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色:春天来了,花儿盛开,草木葱茏。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王孙(贵族子弟)可以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享受这美好的时光。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春日景色。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篇写景,但并非纯客观的纪实之笔,而充满了诗人主观情感的流露。首二句写杨园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为后文抒怀作铺垫。三、四两句写杨园中的景物和景象。其中“粉蝶不来”、“蜂又去”是自然现象,而“燕子话凄凉”则表现诗人内心感受。五、六两句写江上的一叶扁舟,以及与之相随的渔父,通过写渔父的呼唤来反衬诗人的孤寂感。最后两句写山寺中的钟声和渡头的稀疏人烟,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写杨园依水傍官塘,古木参天,夕阳西下。杨园依水傍官塘,说明这是一个靠近官道的园林,因此环境优美宜人。杨园依水傍官塘,古木参天,夕阳西下,这几句描写杨园的自然环境。

中间四句写杨园中的景物和景象。其中“粉蝶不来”、“蜂又去”是自然现象,而“燕子话凄凉”则表现诗人内心的感受。燕子在古代诗词中常作为离别的象征,而“话凄凉”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这几句描写杨园中的景物和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最后两句写山寺中的钟声和渡头的稀疏人烟。山寺中的钟声和渡头的稀疏人烟,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孤寂感。这两句描写山寺中的钟声和渡头的稀疏人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这首诗以杨园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杨园中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忧伤和寂寞感。整首诗意境优美、含蓄深沉、余味无穷,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