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寒威渐渐强,颠风刮面怎禁当。
篱头觱栗从头响,添得人愁线样长。
《九九诗》
三九寒威渐渐强,颠风刮面怎禁当。
篱头觱栗从头响,添得人愁线样长。
注释:
三九:农历九月九日,古代以九天为一纪,每九天为一“九”,所以称初九到初九为“三九”。此处指的是寒冷的天气。
寒威:寒冷的气势。
渐:逐渐的意思。
颠风:指狂风,这里特指凛冽的北风。
怎禁当:怎么经受得了?
篱头:篱笆的头部,泛指篱笆边。
觱栗:即觱篥,一种乐器,声音高亢。
人愁线样长:人的忧愁如细长的丝线一样漫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九九寒天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严寒天气下人们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同情。
首句“三九寒威渐”描写了严寒天气的到来,用“三九”来说明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突出了寒威的强烈。次句“颠风刮脸怎禁当”则进一步描绘了北风的猛烈,如何难以忍受。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严寒天气给人带来的痛苦和困扰。
第三句“篱头觱栗头声”写到了在寒风中,篱笆边的觱篥声,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这句诗虽然没有直接表达情感,但通过环境的描述,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最后一句“添得人愁线样长”则是诗人的情感爆发,将人因寒冷天气而引发的忧愁比作细长的丝线一样漫长,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与无助。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