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概弃道旁,翠色空萧爽。
泉经古涧流,鸟趁枯藤上。
俗眼眩浮华,红妆围翠幌。
入山恐太深,更肯契心赏。
山灵亦退听,佳名虑标榜。
断绠汲寒深,随人堕世网。

惠山

胜概弃道旁,翠色空萧爽。

泉经古涧流,鸟趁枯藤上。

俗眼眩浮华,红妆围翠幌。

入山恐太深,更肯契心赏。

注释:

  • 胜概:美好的景观。
  • 弃道旁:离开大道,来到山中。
  • 翠色:绿色,形容山的景色。
  • 空萧爽:空旷、凉爽。
  • 泉经:经过。
  • 古涧流:古代的山涧。
  • 鸟趁:鸟儿飞到。
  • 枯藤:枯萎的藤蔓。
  • 俗眼:世俗的眼睛。
  • 眩:迷乱。
  • 红妆:鲜艳的红色妆容。
  • 翠幌:绿色的窗帘。
  • 入山恐太深:进入山中,担心自己不能理解其深度。
  • 更:更加,进一步。
  • 契:符合,领会。
  • 山灵:指山的灵魂或神。
  • 亦退听:也退让聆听。
  • 佳名:美好的名声。
  • 标榜:宣扬、宣传。
  • 断绠汲寒深:比喻没有能力或者见识浅薄的人去追求深奥的道理。
  • 随人堕世网:随着世俗的束缚而陷入困境。

译文:
美丽的景致远离了尘世,青山翠色显得十分清爽。泉水经过古老的山涧流淌,小鸟在枯萎的藤蔓上飞翔。世俗的眼光被虚荣所迷惑,纷纷追逐那些华丽的装扮和装饰。深入山林恐怕无法理解它的深度,但仍然愿意去体会其中的乐趣。山的灵魂也退让聆听,美好的名声可能只是被过分宣扬。如同断了的绳子去汲取寒冷深处的水,只能让人随着世间的习惯而迷失方向。
赏析:
这首诗以“惠山”为题,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诗人以“胜概弃道旁,翠色空萧爽”开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接着,诗人通过“泉经古涧流,鸟趁枯藤上”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间泉水潺潺流淌,小鸟在枝头欢唱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山间的宁静与和谐。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此,他通过“俗眼眩浮华,红妆围翠幌”两句,揭示了世俗的眼光对于美的误读和误解,指出了人们往往被表面的华丽所吸引,而忽略了真正的美。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山灵亦退听,佳名虑标榜”的描写,表达了对山的灵魂的尊重和理解。他认为,真正的美不应该被宣扬和标榜,而是应该被人们去体会和领悟。最后,诗人以“断绠汲寒深,随人堕世网”作为结尾,警示人们不要被世间的诱惑所迷惑,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