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气满清晨,秀色藏山骨。
结亭苕水旁,断手建巳月。
古语敬书绅,高谭休拄笏。
柴扉喜常关,从今避请谒。
【注释】
归来五首:即《归去来兮辞》。
苕(sháo)水:指汉水。汉水在今湖北武汉市附近。
建巳月:指农历四月,古人将四月称为“建巳月”。这里指隐居后的第三个春天。
书绅:古代读书人把所学知识写在衣带的布带上,以便随时复习。此处指书写于衣带之上。
高谭(zhān):高谈阔论。
杖(chong):拐杖,拄仗。
柴扉:柴门。
避请谒:避免官府的访问和征召。
赏析: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辞赋,选自《陶渊明集》。辞文以问答的形式,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生活的不满与厌倦,表达了他厌恶仕途、归隐田园的决心。此文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清雅,富有音乐美,是中国古代辞赋中难得的佳作。
第一句“爽气满清晨”,描绘出早晨清新的空气,让人感到心情舒畅。第二句“秀色藏山骨”,则写出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山的秀丽被深深地藏在山的骨骼之中。第三句“结亭苕水旁”,描述了诗人在苕水边建起了一座小亭子,这既是为了享受自然的美景,也是为了寻找一种心灵的宁静。第四句“断手建巳月”,则是说诗人在建亭子时不小心弄断了一只手臂,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继续前行的步伐。第五句“古语敬书绅”,表明诗人已经将学到的知识都记在了衣带上,以便随时复习。第六句“高谭休拄笏”,则是说诗人在闲暇之余,喜欢与朋友高谈阔论,不再需要拄着拐杖才能行走。最后一句“柴扉喜常关”,表明诗人现在更加喜欢关闭柴门,不再愿意迎接来访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生态度的选择,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生活哲学和审美观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态度和看法。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领略到陶渊明那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