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官素坦夷,幼荷父兄诏。
口诵太古篇,烟村杂渔钓。
谁知贤者乐,竟坐旁人谯。
偶有百炼铜,铸作架上照。
形模虽不同,小大亦相肖。
一为世所移,作事非素料。
酒中有妙理,勿学渊明笑。
渊明旷荡人,行藏同荷筱。
天外有奇趣,勿学孙登啸。
孙登隐逸辈,施为异常调。
万事付自然,吾方诣至妙。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如本题要求赏析“形模虽不同,小大亦相肖”,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虽然形状不同,但大小相似。这是全诗的关键句。然后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谁知贤者乐,竟坐旁人谯”是说谁知道贤人的快乐呢?竟然因为旁观别人争斗而受到责备。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谁能知道贤人快乐在哪里?竟然因为旁观别人争斗受到责备。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这种不公正现象的愤怒与不满,同时也揭示了社会风气的恶劣。
【答案】
译文:心性坦荡无邪,幼年承父母之命出仕做官,口诵《太古篇》。在烟雾弥漫的村落里,他与渔民一起打渔、垂钓。
谁知贤者的快乐,竟然因为旁观别人争斗受到责备!偶然得到一块百炼的铜块,把它铸成架上的灯柱。虽然形状不同,但大小相似。一旦被世人所改变,做事就不再是原来的初衷了。酒中也有深奥的道理,不要学陶渊明(饮酒)笑傲江湖。陶渊明旷达洒脱,他的行踪和隐居方式就像野草一样自由自在。天外有奇趣,不要学孙登(啸咏)吟唱。孙登是隐士,他的行动和行为与众不同。万事付自然,我正寻求最高的妙境。
赏析:
首联点题。写自己的心地坦荡、为人坦荡和为官的清白。“素”即平素、平时。“坦夷”即平易坦荡。“素”“坦”二字皆用反衬法。“心官素坦夷”,既表明自己为人正直、坦荡,也说明自己为官的廉洁。“幼荷父兄诏”,指幼年承父兄之命出仕做官。这两句意思是:我心地平易坦荡,年轻时承父亲兄长之命出来做官。颔联写自己读书的态度。“诵”指诵读。“太古篇”即《老子》一书,作者为春秋末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烟村杂渔钓”写自己在读《老子》的过程中,看到烟村中渔船上的人们正在捕鱼,于是停下阅读去钓鱼,以领略大自然的情趣。尾联写自己出仕后的处境。“谁知贤者乐”指自己出仕为官,却不知贤者的乐趣是什么。“竟坐旁人谯”指自己出仕后,却因为旁观别人争斗而受到责备。“偶有百炼铜”,指偶尔得到一个经过多次冶炼的铜块。“铸作架上照”,指把这个铜块铸成一个灯柱,放在架上照明。“形模虽不同”,指铜器与普通器皿的形状不同,“小大亦相肖”,指铜器与普通器皿的大小相似。“一为世所移”,指被世人改变了。“作事非素料”,指做事不是原来的打算了。“酒中有妙理”,意为酒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勿学渊明笑”,指不要像陶渊明那样喝酒后大笑。“渊明”指晋代诗人陶渊明。“旷荡人”指豁达大度的人,“行藏同荷筱”(行藏指人的出处和行事),“荷筱”即竹子。“行藏”即出处,此处指人的行为和出处。“荷筱”比喻人的操守,“行藏”比喻人的行为,“荷”“行”均借代人,“藏”即出处。“施为异常调”,指人的行为举止非常怪异。“万事付自然”,指一切都听任自然的安排。“吾方诣至妙”,指我正追求最高的境界。全诗以议论为主,夹叙夹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