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转曈曈晓色暾,千官齐望赭袍尊。
食苹鸣鹿迷天乐,泳藻游鱼沐圣恩。
香泛流霞涵雨露,春随和奏满乾坤。
使华同上南山寿,近识宸颜一倍温。
【解析】
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诗人以颂扬皇帝为职志,对皇上的赞颂溢于言表。全诗语言平实,却意蕴深厚,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金国贺正旦使人到阙紫宸殿宴致语口号”,首句点题,说明是金国派使者来祝贺新年,这是本诗第一二句的关键词。“仗转曈曈”一句写天刚破晓时太阳的光线从天空中射下来,照得宫殿里的侍卫队伍都显得明亮起来。“千官齐望赭袍尊”这一句是说朝廷官员们都仰望着皇帝所穿的红袍子和座车。“赭袍尊”是皇帝的象征。
第二联“食苹鸣鹿迷天乐,泳藻游鱼沐圣恩”两句是说在宴会上,人们听到吃苹果的声音而感到高兴;看到游动的鲤鱼,仿佛是在沐浴圣恩。这两句是说宴会上的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食苹鸣鹿”典出《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原意是用苹叶喂鹿,表示不忘君恩。“泳藻”指游水鱼。《汉书·礼乐志》载汉高祖刘邦曾梦到自己游历池沼中,池沼中有许多鱼儿在水中游弋,好像在向自己致谢。这里用这个典故,意思是游水鱼在享受圣恩。
第三联“香泛流霞涵雨露,春随和奏满乾坤”。这两句是说宴会上飘散着阵阵酒香,好像是天上流云和雨珠混合在一起一样。“和奏”是和谐的乐曲。这句的意思是说春天随着和谐的音乐充满了天地之间。
尾联“使华同上南山寿,近识宸颜一倍温”,这两句是说金国的使者也像南山上的松树那样高耸入云,他亲眼看到了皇帝脸上的笑容,觉得比往常更亲切了。“使华同上南山寿”,指金国的使者,“使华同上南山寿”中的“使华”指金国的使者,“寿”指长寿。“近识宸颜一倍温”中的“宸”指皇帝,“近识”是最近的意思、“倍温”是加倍地温暖、亲热的意思。整两句的意思是说:金国的使者也像南山上的松树那样高耸入云,他亲眼看到了皇帝脸上的笑容,觉得比往常更亲切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把皇帝比作南山上的松树,把皇帝比作南山上的松树,形象鲜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是这首咏物诗的一大特色。作者把南山比喻成皇帝,并赋予它人格化的特点,这种手法是很巧妙也很高明的。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南山拟人化,赋予南山以人的品格,这就使得南山具有了人的情感,有了人的精神风貌。这样写,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又使诗歌更加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