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穴千峰下,严祠一水傍。
夜声沧海近,秋势越山长。
薄葬超前古,贻谋启后王。
万灵何以报,终古咏怀襄。
题禹庙
宝穴千峰下,严祠一水傍。
夜声沧海近,秋势越山长。
薄葬超前古,贻谋启后王。
万灵何以报,终古咏怀襄。
译文:
在宝藏的洞穴之下,有千座山峰环绕;
严祠紧靠着一条清澈的小溪。
夜晚的声音仿佛靠近了沧海,
秋天的景象似乎延伸至远方的山峦。
薄葬行为超越了古代,
留给后世的谋略启示了君王。
万千神灵如何报答?
唯有永恒的怀念和吟诵。
注释:
- 宝穴:指宝藏或宝物的藏匿之处。
- 千峰下:形容山势高峻,难以攀登,暗示着宝穴之深奥与神奇。
- 严祠:可能指的是供奉黄帝的祠堂。
- 一水傍:形容水流的清澈,旁若无人地陪伴着祠堂。
- 夜声:夜晚的声音,此处可能是对周围环境的描述,如虫鸣、风声等。
- 沧海:大海,比喻广阔无垠。
- 秋势越山长:秋天的景色似乎跨越了遥远的山脉,展现了时间的漫长和空间的辽阔。
- 薄葬:一种简约的葬礼方式,相对于豪华的葬礼来说。
- 贻谋:留给后人的建议或策略。
- 后王:后世的君主或领导者。
- 万灵:泛指各种神灵和灵魂。
- 何以报:用什么来报答?
- 终古:永远,始终不变。
- 咏怀襄:在这里可能是一个误写,原意可能是“表达哀思”,但根据上下文推测,这里可能是指对历史的怀念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禹庙景色和历史遗迹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禹庙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禹庙的宏伟壮观和神秘莫测。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禹庙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表达了对古人智慧和贡献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