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寺禹祠傍,人闲白日长。
讽经闻海穴,洗钵动湖光。
台殿留风月,烟云起栋梁。
游人晚回首,松竹自苍苍。
【注释】
大禹寺:在今河南省禹县。萧寺:即萧寺,在今河南禹县西。
萧寺禹祠傍:萧寺的禹祠旁边。萧,地名,在今河南禹县南。
人闲:人不多。闲,闲暇,空闲之意。
白日长:太阳高照,白昼很长。
讽经:诵读经书。
海穴:大海中的洞穴,这里泛指深奥难解之处。
洗钵:洗濯僧人使用的钵盂,即漱口。
湖光:湖面上的波光。
风月:指风景和月光。
栋梁:房屋的横梁和屋脊,这里比喻寺庙建筑。
烟云起:云雾缭绕,兴起。
苍苍:青翠茂盛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萧寺禹祠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萧寺禹祠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萧寺禹祠傍”,诗人首先描写了萧寺禹祠所处的环境。萧寺禹祠傍山而建,周围环境宁静祥和,给人一种清幽之感。
颔联“讽经闻海穴,洗钵动湖光”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萧寺禹祠周围的景色。在这里,诗人听到了僧侣们诵经的声音,仿佛从大海深处传来;他看到僧人漱洗碗筷的情景,也如同湖水波光粼粼一样。这两句诗通过声音和光影的渲染,生动地勾勒出萧寺禹祠所在之地的自然之美。
颈联“台殿留风月,烟云起栋梁”两句,诗人继续描绘了萧寺禹祠的建筑之美。在这里,高大雄伟的楼阁亭台与美丽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画卷。诗人通过对建筑物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萧寺禹祠独特的韵味和风貌。
尾联“游人晚回首,松竹自苍苍”两句,诗人以游人的视角来结束全诗。在这里,游客们在傍晚时分回首远望,只见那些苍翠欲滴的松树和挺拔俊逸的竹子,依旧矗立在那里。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萧寺禹祠的喜爱之情,也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这首诗通过对萧寺禹祠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示了一种宁静、和谐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