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辞聘币,高卧鲁郊西。
道与常流别,名将往哲齐。
细虫喧四壁,芳草暗前蹊。
犹有谈玄叟,时时一杖藜。

【注释】

①当年:指过去的日子。辞聘币:指拒绝诸侯的聘请。②鲁郊西:指鲁国的郊外。③道与常流别:意谓自己的思想与常人不同。④名将往哲齐:言自己的名字与先哲一样。⑤细虫:小虫。⑥芳草暗前蹊:指草木繁盛而道路幽深。⑦谈玄叟:指谈玄论理的人。⑧杖藜:手执藜杖。⑨一:全。⑩玄:《易经》的简称。

【译文】

当初拒绝了诸侯的聘请,高卧于鲁国郊区之西。

我的思想与常人不同,名声和古代圣贤一样。

细小的虫子在墙壁上喧哗,芳香的野草遮住了前面的小路。

仍常有谈论玄理的老人,时时手执藜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赞美诗。诗中通过写隐者的生活情趣、精神境界,来表现他的高尚人格和远大志向。

第一首句写“辞聘”:“当年”,指过去的日子,即诗人辞别朝廷的日子;“辞聘”,意谓拒绝诸侯的聘请,表示不慕荣利。这一句写出诗人不为名利所动,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隐逸的道路。

第二首写隐居生活:“高卧”,指隐居山林,过着恬淡的生活;“鲁郊西”,指隐居的地方在鲁国的郊外。《诗经·鄘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毛传》:“卫侯卒,其妻奔陈,国人为之赋《载驰》也。”“鲁郊西”,就是“鲁国之郊”,也就是鲁国郊外。这两句点出“高卧”之所。

第三首写隐者的思想和志趣:“道与常流别”,意思是自己的思想与常人不同,与世俗的常理有所区别;“名将往哲齐”,意思是自己的名声与古代的贤哲们相同;“犹有谈玄叟,时时一杖藜”,意思是仍有谈玄论理的人,时不时地拄着藜杖而来。

第四首写隐者的情趣:“四壁”、“前蹊”,“细虫”、“芳草”,都是描写隐居环境,以突出隐居者的清高闲适;“谈玄叟”、“一杖藜”,则是描写隐者的谈吐风度和生活态度,表明他不仅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而且追求物质上的简朴。这四句描绘出一个超尘脱俗的隐士的形象,表现出隐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全诗用典贴切自然,既没有堆砌典故,又不生搬硬套,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毫不费力。诗的语言明白流畅,清新明快,读来琅琅上口,具有很高的可诵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