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声里越溪头,谁种千株夹乱流。安得辞荣同范蠡,绿丝和雨系扁舟。
海潮声里越溪头,谁种千株夹乱流。
安得辞荣同范蠡,绿丝和雨系扁舟。
诗句解析与译文:
- “海潮声里越溪头”
- 关键词:海潮、越溪、头
- 注释:在海潮声中,位于越溪的源头位置,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越溪,即浙江的一条支流,因地理位置特殊,常有海潮之声。”头”通常指源头或发源地,这里强调地点的特殊性。
- 译文:在海浪拍打声中,位于越溪源头的位置。
- “谁种千株夹乱流”
- 关键词:谁、种、千株、夹杂
- 注释:询问是谁种植了这些树木,这些树木数量众多且生长在乱流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景。这里的“夹”指的是树木互相交错,形成一种自然景观。
- 译文:不知是谁种下了千株,它们生长在乱流之中。
- “安得辞荣同范蠡”
- 关键词:安得、辞荣、范蠡
- 注释:表达了诗人对于摆脱名利束缚的愿望,希望像范蠡那样隐居江湖,过一种隐逸的生活。范蠡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人,他随吴王阖闾攻伐楚国后,弃官从商,最后定居于陶丘,自号“鸱夷子皮”,即范蠡。
- 译文:如何才能摆脱世俗的荣耀,追随范蠡隐居江湖?
- “绿丝和雨系扁舟”
- 关键词:绿丝、和雨、扁舟
- 注释:描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绿色的丝线被雨水湿润后,缠绕在扁舟上,增添了一份诗意和生活的气息。扁舟,是一种轻便的小船,常见于水上交通。
- 译文:绿色丝线随着雨水湿润后,缠绕在扁舟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通过描绘清江和杨柳的美丽景色,为后文的隐居主题做了铺垫。次句则直接点明时间(二十年前)和地点(旧板桥),暗示了曾经发生的一段往事。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于脱离名利场的渴望,希望能够效仿范蠡般隐逸。最后一句则以生动的景象收尾,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