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惊春梦,铿轰送晓声。
敲烟出野寺,催月下山城。
窗映东方白,灯留半壁明。
隐然馀韵在,群动已营营。
【解析】
“晓钟”即清晨的寺庙钟声,是诗人对晨钟的描述。首联写晨钟的声音:“缥缈”“铿轰”,描写了声音的宏大和悠远;颔联写晨钟的声响:“敲烟”、“催月”,描写了声音的朦胧和急促;颈联写晨钟的余味在耳:“窗映东方白,灯留半壁明”,描写了晨钟的回响仍在;尾联写晨钟的余音:“隐然馀韵在,群动已营营”,描写了晨钟的余音仍在。全诗描绘出一幅寺院晨钟的图画,表达了诗人对于晨钟的赞美之情。
诗歌赏析:
首联“缥缈惊春梦,铿轰送晓声。”写寺里晨钟之声,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钟声的悠扬、宏亮。缥缈,轻盈飘忽的样子。“惊”字点明钟声之高亢宏亮。“春”字则暗指春天,暗示着钟声的悠扬宛转。“铿”是敲击的声音,而“轰”则形容钟声的洪亮。“送晓声”说明这是一通清早的晨钟。
颔联“敲烟出野寺,催月下山城。”“敲烟”二字既形容钟声的清越,又写出了晨光熹微中山寺的朦胧景色。“催月下山城”则将晨钟与夕阳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颈联“窗映东方白,灯留半壁明。”“窗映”一词既形容钟声之清脆,也写出了晨光熹微中窗外景物的景象。“半壁明”则形象地表现出晨光熹微中寺内灯光摇曳的景色。这两句既表现了寺院晨钟的余音袅袅,又刻画了寺外晨曦初现的美景。
尾联“隐然馀韵在,群动已营营。”“隐然”二字既表明了晨钟余音缭绕,又显示出诗人对晨钟的喜爱。“营营”则形象地描绘出各种动物开始活动的情景。“已营营”则暗示着诗人已经起床,开始忙碌起来。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晨钟的喜爱,又描绘出了作者早起忙碌的情景。
【答案】
晓钟
缥缈惊春梦,铿轰送晓声。
敲烟出野寺,催月下山城。
窗映东方白,灯留半壁明。
群动已营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