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野风烟古,临洺气象存。
魏风沿土性,漳水抱城根。
故垒盘荒草,残碑落近村。
太平民产富,桑柘半郊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要求,抓住关键语句,结合全诗的意象和意境来具体分析。

过洺州:路过洺洲。

朔野风烟古,临洺气象存。

朔野风烟古,临洺气象存。

朔野:北方的旷野。风烟:指风吹起的尘土。这里形容风尘漫天的景象。

古,指历史久远,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之意。此两句写诗人在北国辽阔的原野上,看到风尘漫天、景象雄浑的景象,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临洺气象存。

临洺:即洺州。

气象:景象。

存:保存。

此两句写诗人在北国辽阔的原野上,看到风尘漫天、景象雄浑的景象,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魏风沿土性,漳水抱城根。

魏风:指魏国的民歌。土性:即土俗。

漳水:一条流入华北平原的大河水系。

此两句写诗人在过洺州时,见到的是一片繁荣景象;同时,也看到了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定的社会风貌。

故垒盘荒草,残碑落近村。

故垒:指古代战争中所筑的堡垒。

盘:环绕。

残碑:指残破的石碑。

此两句写诗人在过洺州时,看到的是战争遗迹被荒草所掩盖的景象,同时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太平民产富,桑柘半郊原。

太平:指国家安定。

产富:物产丰富。

郊原:郊外的土地。

此两句写诗人在过洺州时,看到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富裕的景象。

【答案】

译文:

北国广阔的原野上,风吹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一片雄壮景象。我走过的这片土地,曾经是战争的遗迹,但现在却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邺地的民歌传唱千古,这里的风俗淳朴自然,漳河水环抱着城池,滋养着这片土地。昔日战乱留下的遗迹已经变成了茂盛的荒草,而那些曾经的战旗也已经随风飘散,落在了附近村庄的土地上。

如今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物产丰饶,田园中桑树和柘树郁郁葱葱,覆盖了整个郊野原野。

赏析:

《过洺州》一诗以描写自然景观起兴,首联先写景。首二句写北国的广袤原野,“朔野风烟古”,既点明地点,也为全篇定下了苍茫雄浑的风格基调。接着写诗人经过的地方,“临洺气象存”,写出了诗人对这一片土地的深厚感情。颔联写诗人所见的景物。“魏风”两句写魏风流传于民间,人们淳朴自然,而漳河水则环抱着城池,滋润着大地。“魏风”、“漳水”都是邺地特有的事物,也是作者对邺地的赞美。“故垒”两句写诗人所经之地是一片荒废的战场遗址,但如今已经变成了茂密的荒草和飘散在附近的战旗。这些荒凉景象与邺地原来的繁华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邺地的安定祥和。尾联写诗人经过邺地后的感受:“太平民产富”,写出了邺地人民的安居乐业;“桑柘半郊原”写出了邺地物产的丰饶。最后一句以“太平”收束全诗,使诗的意境更显开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