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开爽气,七月降元精。
致主钧枢遍,尊贤衮钺轻。
显庸归社稷,阴相在神明。
漳水流无竭,年年伴寿觥。
【解析】
这是一首咏颂韩魏公的诗,韩魏公即韩琦,字华原。他是北宋著名的名臣和政治家,曾担任宋仁宗朝的宰相,是“庆历新政”的主持者之一。此诗前四句写他的生日,后四句则写他为政的政绩。
【答案】
译文:
秋天开爽气,七月份降元精。
治理国家任枢密,尊重贤人像斧钺。
显扬贤德归于社稷,暗中辅佐在神明。
漳水永流不枯竭,年年陪伴寿觞杯。
赏析:
首联:“三秋开爽气,七月降元精。”
“三秋”指初秋,“开爽气”,指秋天的气候清爽宜人、万物生长。“七月”指盛夏,“降元精”指夏天的暑气已经消尽。诗人以“三秋”对“七月”,既点出了时间,又写出了气候的特点,使整个诗句清新明快,给人以美好的感觉。同时,这两句也表明了韩琦为人正直、公正清廉的品质,他处事不偏不倚,刚正不阿,因此才能在政治生活中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
颔联:“致主钧枢遍,尊贤衮钺轻。”
“致主钧枢”,意谓治理国家如同掌握着一个枢纽一样重要。“钧枢”,古代车轴的中心部分,这里借指国家政权的核心地位。“尊贤”,尊崇贤能之人。“衮钺”,古代一种象征权力的标志,这里借指有权势的人。“重用贤才,不偏袒有权势的人”,这是韩琦为相时所持的基本原则之一。“遍”,遍及、普遍。这句诗表现了韩琦为相时期政治清明,用人公道,能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国家富强而努力的精神风貌。
颈联:“显庸归社稷,阴相在神明。”
这两句是说韩魏公能够提拔人才,让他们为国效力。“显庸”,显露才能,让贤能之士得以施展才华。“归社稷”,意为回归国家或朝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阴相”,暗中帮助。“在神明”,指其深得民心,受到人们的拥戴。韩琦在政治上善于发现和推荐人才,对于贤达之士总是予以重用,对于那些贪官污吏则坚决予以打击。他的这种做法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因而深得民心。
尾联:“漳水流无竭,年年伴寿觥。”
这两句是说漳河的水永远不会干涸,它永远伴随着寿酒。“无竭”,永远不会干涸,形容河水长流不息。“岁岁”,一年复一年。“寿觥”是古代的一种酒杯,这里比喻美酒。诗人借用“漳水流无竭”来比喻韩大人的功绩和声望永远也不会磨灭;用“年年伴寿觥”来表达自己对韩大人的崇敬之情。这最后一句是对韩大人一生的赞美和祝愿,也是对他治国安邦、造福百姓功绩的最好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