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到层轩雪已残,萧林素节晓相看。
山融爱日酥千点,地接顽云缟万端。
曾有金樽开兔苑,况无铁甲戍桑干。
清风落纸成佳句,身世浑疑在广寒。
【解析】
本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期间所作,表现了诗人晚年的闲适心情。
其一,首句“公到层轩雪已残”:诗人以“层轩”为景,点明自己居处高敞。“残”“相”两个词写出了雪后景色的特点。
其二,第二、三句:“萧林素节晓相看”,诗人写自己观赏雪后的山林,看到雪中松柏苍翠挺拔,与初冬之寒形成鲜明对照。“霜”指初冬之气。“素节”是指松柏枝干挺拔如玉,颜色洁白,不凋不败。“晓”字点明时间在早晨。“相看”指互相欣赏。
其三,第四、五句:“山融爱日酥千点,地接顽云缟万端。”这是一幅画卷,画面上山岭融化了雪水而露出的岩石犹如被太阳烤得发热,又像涂了一层白粉,给人以酥的感觉;地面与云端相接的连绵不断的山峰和云雾,宛如用白色绢帛裁成。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其中“爱日”“顽云”是关键。“爱日”指爱怜的阳光照耀着万物,给人带来温暖。“顽云”指厚重而浓密的白云,它给人们增添了一份神秘感。“缟”指白色绢帛。“万端”表示数量之多的意思。
其四,第六句:“金樽开兔苑”: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秋天赏玩月色的美好时光。这里用典,指汉武帝时,曾在长安西郊建起一座“兔园”。
其五,第七、八句:“况无铁甲戍桑干”:诗人回忆自己当年在北方抗击敌人的往事。这里用典,指汉武帝派李广等将领北征匈奴,并曾屯兵于桑干河一带。“桑干”即桑乾河。
其六,最后两句:“清风落纸成佳句,身世浑疑在广寒”:诗人以清新的风声拂过笔端的意象,抒发了自己身处世外的感受。诗人把清风比作自己的诗句,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自然景物的向往之情。此二句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清风”与“诗句”进行对比,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寄托了自己对美好自然景物的向往之情。“身世浑疑在广寒”:诗人以仙境来比喻自己的处境。诗人把自己想象成是在月宫之中的仙人,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答案】
再和公到层轩雪已残,萧林素节晓相看。
山融爱日酥千点,地接顽云缟万端。
曾有金樽开兔苑,况无铁甲戍桑干。
清风落纸成佳句,身世浑疑在广寒。
译文:
我来到层轩之上,雪已经落下了厚厚的一层。
清晨,我看到那片树林在月光下呈现出一派清幽的景象。
山岭上的积雪融化了就像被太阳晒热了一样,松树和柏树的树干都裸露出来,像被涂抹上了一层白色的粉末。地面上和云端相接的连绵不断的山脉和云雾,宛如一块白色的绢布,层层叠叠地铺展开来。
我曾开过一樽美酒,饮罢以后就去了兔苑游玩。
那时我还不曾经历过战火,没有披挂过铁甲。
现在只有清风从纸面上吹过,我挥动着笔,写出了许多优美的诗句。
我的身世仿佛都在那广寒宫中,远离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