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去春光鸟翼过,云阴风恶更相和。
屡探花信犹全閟,拟借莺声肯暂那。
铃吏事来须缓报,相公宾退正闲哦。
九旬已是中分了,诗酒尤宜并一科。

【注释】

①依韵:即用同韵。

②司徒侍中:官名。唐时,侍中、太尉、司空等高级官吏皆称为司徒,故称“司徒侍中”。辛亥: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二月,宋文帝死。二十五日:即四月一日,为宋文帝忌日。

③去去:离去而去。春光鸟翼:春天的阳光下,鸟儿展翅高飞。

④云阴风恶:云层浓密,风势凶猛。更相和:相互配合。

⑤屡探:多次探望。花信:指春天的花信风,也指花开的征兆。犹全閟:仍然关闭着。

⑥拟借:打算借。莺声:指黄莺的啼叫声。肯暂那:难道能够暂时放它一声。

⑦铃吏:指官署中的小吏。事来须缓报:有事情来了要慢慢报告。相公:对宰相的尊称。宾退:官员退朝后。正闲哦:正好闲暇地吟咏诗文。

⑧九旬:九十天,这里指一年。已是中分了:已经是半年过去了。诗酒尤宜并一科:诗酒尤其适宜一起作。

【赏析】

辛亥(1651)二月,作者应友人之请,在南京应制赋诗。此诗是作者奉和之作。作者在《送人赴都》诗中有两句自注:“余同年友王季高。”可见这首诗是作者与王季高共同所作。

首联写景,“春光鸟翼过,云阴风恶更相和”,点出时间是在春天,而春天又常常是多风的季节。“春光”二字,不仅写出了春天的景色,同时也点出了季节,同时暗示出作者此时的心情——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云阴”二字,不仅交代了天气,也暗示出人物心情之郁闷。“风恶”二字,既表明了当时的天气,也暗示出当时的政治环境,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此时的心情——对朋友的担忧之情。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写情。

颔联“屡探花信犹全閟,拟借莺声肯暂那”,则直接抒情。上句“屡探”二字,既表明了诗人的行动,也暗示出诗人此时的心境——对朋友的关心之情。下句“拟借”二字,既表明了诗人的愿望,也暗示出诗人此时的心境——对朋友的祝福之情。这两句既是写景,同时也是写情。

颈联“铃吏事来须缓报,相公宾退正闲哦”,则直接抒情。上句“铃吏事来须缓报”,既表明了诗人的态度,也暗示出诗人此时的心境——对政治的不满之情。下句“相公宾退正闲哦”,则表明了诗人的身份及心境——一个被贬的诗人。这两句虽是直抒胸臆,但却写得含蓄委婉,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才华与胆略。

尾联“九旬已是中分了,诗酒尤宜并一科”,则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期望和向往。这两句既是直抒胸臆,同时又是作者的自我调侃——他希望自己能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希望他能像春天一样,充满诗意和浪漫。这两句既是直抒胸臆,同时也是作者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他希望自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同时也希望他能过上美好的生活。这两句既有直抒胸臆的成分,但又不失含蓄委婉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优美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