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韶楼底弄春和,帘额随风卷绣波。
午夜九霄开宝扇,一声万寿彻明河。
灯缠月影祥光动,酒入天颜喜气多。
侍从有班无籍去,花边空听太平歌。
这首诗是元代张可久的《元夕观》,全诗共八句。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 仙韶楼底弄春和,帘额随风卷绣波。
- “仙韶楼”指的是一个装饰华丽、富有神话色彩的建筑或场所,可能是在元宵节夜晚观赏花灯的地方。
- “弄春和”形容人们在元宵节时欢庆的场景,春天的和煦气候与节日的气氛相映成趣。
- “帘额”是指挂在窗户外面的帘子边缘,通常用精美的布料制成。
- “随风卷绣波”描绘了风轻轻吹动窗帘,使得窗帘的边缘像绣花一样卷动,增添了一份生动活泼的气息。
- 午夜九霄开宝扇,一声万寿彻明河。
- “午夜九霄”指的是夜空中的星星,九霄是天空的最高层,这里用来象征高处的神秘空间。
- “开宝扇”可能是一种比喻,意味着某种神秘力量或宝物被开启或显现。
- “一声万寿彻明河”则是指某个声音或事件突然发生,如同万寿(即万寿无疆)的声音穿透了明亮的银河,这里的“银河”通常代表夜空中繁星点点的景象。
- 灯缠月影祥光动,酒入天颜喜气多。
- “灯缠月影”形容元宵节夜晚的花灯如同缠绕着月亮的影子,美丽而神秘。
- “祥光动”意味着灯光闪烁,象征着好运和吉祥。
- “酒入天颜”形容饮酒的人面带喜悦,如同皇帝的面部表情一样,充满了幸福和喜悦。
- “喜气多”强调了节日气氛中的欢乐和喜庆。
- 侍从有班无籍去,花边空听太平歌。
- “侍从有班”可能是指宫廷中的侍卫或者随从人员排着队形,有序地站立。
- “无籍去”意味着这些人没有特定的身份地位,只是随意参与其中。
- “花边空听太平歌”描述了一个场景,人们在节日的花边旁随意聆听和平的歌曲,这些歌曲通常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繁荣的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以元宵节为背景,通过对节日夜晚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喜庆和美好未来的向往。诗中使用了一些象征性的语言和意象,如“仙韶楼”、“宝扇”、“明河”等,这些都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美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