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渚留行客,东陵忆旧侯。
池莲半枯折,风叶正飕飗。
事业留千载,英雄去一丘。
平生许国志,岁晚讵悠悠。

【注释】

北渚:指北岸的沙洲。留行客:留滞在沙洲上的游子。东陵:指东边的陵墓,这里指东汉末年名将、诗人蔡邕的墓地。蔡邕是汉末文学家、书法家,与左思并称“二刘”,他的墓在洛阳东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郊)。旧居:指蔡邕的墓地。感:感慨。

北渚留行客,东陵忆旧侯。

北边沙洲上,留下了滞留不归的游子;东边陵墓里,想起了过去的侯爵人物。

池莲半枯折,风叶正飕飗。

池塘里的莲花已经枯萎了一半,树叶被风吹得飒飒作响。

事业留千载,英雄去一丘。

大业的业绩可以流传千年,英勇的人物却只能埋藏在一个土堆里。

平生许国志,岁晚讵悠悠。

我平生立下的报国之志,年老色衰之时难道还会长久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公元764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所作。当时杜甫流落湖南湘阴(今属湖南),在湘潭刘信叔家中暂住,因触景生情而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抒发了自己年老体衰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立志报效国家的决心。

首联点题,“北渚”即北岸的沙洲,是作者流寓之地。“留行客”,即留滞不归之人,暗指自己。“东陵”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北渚”而来,说在东陵的墓地里,还思念着过去的侯爵人物,这自然也是暗指作者自己,因为作者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之雄心壮志,可惜时不遇,空有抱负而无施展之日,只能长叹老之将至矣!

颔联写景,“池莲半枯折”是眼中所见之景,“风叶正飕飗”则是耳中所闻之声。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却是极富表现力的。“池莲”本是清丽之物,本应赏心悦目,然而“半枯折”则令人感到凋零零落,凄凉之感顿生,更何况又是“风叶”飒飒作响,更增添了几番萧索之感。

颈联直抒胸臆,“事业”即抱负,“千载”是时间的长度,表明其抱负的伟大和远大,然而“英雄去一丘”却是对现实的不满。这里的“一丘”,是古代的一种田制单位,相当于一顷,此处用来比喻自己的遭遇,意思是说:像他这样的人竟然只有埋葬在这里而已。

尾联写感慨,“岁晚讵悠悠”,是说自己虽然年已老迈,但报国之心却永不停息。“讵”,通“岂”,表示反问的语气,强调自己的决心。此联表达了诗人虽遭贬谪,但仍不改初衷的坚定意志和高傲精神。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来表达诗人的身世感慨和报国之心。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