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塘过雨不胜秋,万盖跳珠写碧流。
倚槛孤吟天欲暮,更穿芒屩上方舟。
诗名:《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林塘过雨不胜秋》
张栻,字敬夫,南宋时期的学者与教育家,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闻名。在《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城南书院周边环境的宁静之美,以及雨后自然景色的变化。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他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林塘过雨不胜秋,万盖跳珠写碧流。”首句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雨后初晴、万物复苏的画面。林中的小道因为雨水的洗涤而显得分外清新,无数植物上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的珍珠一般点缀在绿色的海洋之中。这里的“不胜”一词,不仅描绘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妙感受,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这种景致的深深眷恋。
“倚槛孤吟天欲暮,更穿芒屩上方舟。”接下来,诗人转向自己,独自站在窗边,凝望着天边的余晖,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沉思。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怀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期许。同时,“穿芒屩上方舟”则描绘出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宋代诗词的独特魅力,也启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和珍惜那些被忽视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