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豪自昔多遗恨,人物于今正渺然。
来访舍人题字处,淡烟莎草满平川。
【注释】
1、遗恨:遗憾;遗憾之事。
2、渺然:渺茫,遥远。
3、莎草:《诗经·小雅·采薇》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句,后人以“杨柳依依”代指离别之地,“莎草萋萋”即指离别之地。
4、平川:平坦的原野。
5、赏析:此诗首句写英豪多遗恨,次句写人物正渺然,第三句写舍人题字处,末句写登亭所见。
【译文】
自古以来,英雄豪杰总是留下许多遗憾,现在的人已经变得渺茫而无法寻觅。
我到访了舍人的题字处,看到一片淡烟和莎草覆盖的原野,十分荒凉。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点明题写的是张舍人的题字。次句说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往往留下许多憾事,而当今之人却已渺无踪迹。这两句表达了对古人英雄事迹的感慨之情。
三、四句写诗人到访时的情景。“来访舍人题字处”,表明诗人来此的目的就是为了观赏张舍人的题字。他来到此地,只见一片萧瑟的景色,淡烟笼罩着莎草丛生的原野。这里既有实景,又有虚境。实景是“淡烟”、“莎草”等,虚境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他站在原野上凝望远方,心中不免产生无限怅惘之情。这种惆怅之情,正是由于眼前景物触发而产生的。
这首诗在结构上与《登金陵凤凰台》有相似之处,都是前二句为第一层,后二句为第二层,但《登金陵凤凰台》是先写登台之志,再写台前之景;此诗则是先写登台之观,再抒发登临之感,因此,其层次感更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