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绝山原春亦妍,一栏红药小池边。
淡妆玉脸半醒醉,高拥檀心相后先。
头重小垂娇眩日,肌明偏喜掩轻烟。
如何客里生疏手,不折红香来几前。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陈棣的《芍药》。下面是对诗句和译文的逐句解释,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第一句:斋前红黄心芍药
- 解析:这是描述芍药的位置及其颜色。”斋前”指的是书房前的庭院,”红黄心”可能是指花朵的颜色,具体颜色需要结合上下文或画作来理解,但一般指的是红色和黄色。”心”可能指的是花蕊,也即芍药的中心部分。整句话的意思是,在书房前面的院子里,有红色的和黄色的心形芍药正在盛开。
第二句:斗绝山原春亦妍
- 解析:这里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斗绝”可能表示与众不同,突出其独特之处。”山原”指的是山丘和平原,春天的气息使得这些地方也显得格外美丽。”妍”意为美好、艳丽。整句诗表达了春天的景色不仅山野原野,连小池塘边的芍药也是那么的美丽动人。
第三句:一栏红药小池边
- 解析:描述了芍药生长的具体位置。“一栏”指栏杆,可能是形容芍药用栏杆围成的一小片空间。“红药”直接点明了芍药的颜色是红色。“小池边”则表明芍药生长在一个小型的水塘边上。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在池塘边上,一丛丛红色的芍药绽放着,非常引人注目。
第四句:淡妆玉脸半醒醉
- 解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芍药的美态。“淡妆玉脸”可能暗喻芍药的花容如美玉般细腻且略施粉黛,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半醒醉”形容芍药虽然不是完全清醒的状态,但也足够吸引人,仿佛刚刚醒来又带着几分酒意,增添了几分慵懒和迷人。
第五句:高拥檀心相后先
- 解析:这句继续描绘芍药的特质。“高拥”可能形容芍药的姿态挺拔,如同紧紧拥抱着某物。“檀心”可能指的是芍药的花心,暗示其质地坚韧或香气浓郁。“相后先”则可能是指芍药与其他植物相比,有着独特的位置或特性,位于前列,吸引人们的目光。
第六句:头重小垂娇眩日
- 解析:形容芍药的花朵因为过于鲜艳而令人瞩目。“头重”形象地描绘了芍药头部的花蕾或花瓣重量感,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小垂”则是形容这些花朵轻轻地低垂,似乎随时都会随风飘落。“娇眩日”则让人联想到阳光之下,这些美丽的花朵仿佛被太阳的光芒所吸引,既娇艳又迷乱。
第七句:肌明偏喜掩轻烟
- 解析:进一步描写芍药花的外观特点。“肌明”强调了芍药花瓣的明亮色泽和光滑质感。“偏喜掩轻烟”则可能意味着尽管芍药的花朵如此明亮,但它们更喜欢被轻薄的烟雾或雾气所环绕,这种朦胧的美更显神秘与优雅。
第八句:如何客里生疏手
- 解析:这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芍药的喜爱之情。“客里生疏手”中的“客里”可能指客人身份或外来者的视角,“生疏手”则意味着诗人对于芍药的喜爱超出了日常习惯,甚至有些不寻常。整句话传达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超越了日常生活的常规。
第九句:不折红香来几前
- 解析:这句诗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芍药的珍视和不舍之情。“不折红香来几前”可能意味着芍药的香味并不为外界所折服,反而更加强烈,以至于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和喜爱。这里的“几前”指代近前、眼前,强调芍药的美丽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它不需要外界的赞美也能自成一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赏析:
这首诗以芍药为题,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芍药的美丽与独特性。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芍药比作美人,赋予了它生命和情感。同时,通过对芍药不同阶段的描述,展示了它的生长过程和变化之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