攲窗飋飋漏风声,坏壁斜斜半草行。
莫怨空斋对尘榻,碧油幢下是书生。
【注释】
朱陵观:位于今江西上高县,相传为汉成帝时道士王方平修炼处,故又称王屋观。
飋飋(qī):形容风声呼啸如吹打的声音。
碧油幢:指用青油涂饰的车盖和帷幔。
【赏析】
首句点明“题朱陵观”,说明这是作者在朱陵观题写的三首诗之一。颔、颈两句写朱陵观的破败景象,窗子斜倾,漏风的声响如同风吹过草叶一般。“坏壁”指残破的墙壁,这里用来形容朱陵观的破旧。“斜斜”是说斜斜地倾斜,形象地描绘出窗户倾斜的状态;“半草行”则形容杂草长到墙壁的一半,进一步表现了朱陵观破败的程度。这两句话通过对比,展现了朱陵观的衰败之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衰败景象的感慨。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它表达了诗人对空斋的无奈与豁达之情。面对尘榻,无需怨言,因为在这个简陋的空间里,有自己这样一个读书人,就已经足够了。这里的“莫怨”并非表示不抱怨的意思,而是表达一种豁达的心态,即不要抱怨环境简陋,而是要珍惜在这样的地方能够安心读书的机会。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学问的重视,他们认为只要有书可读,无论环境如何简陋,都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尾联进一步强调了这一主题,以“碧油幢下是书生”作为收尾。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在碧油幢下的书生,正专心致志地读书。这既是对前文“莫怨空斋”的呼应,又是对整个朱陵观环境的升华。在这里,诗人不仅表现出对学问的追求和热爱,也传达出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这首诗通过对朱陵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哲理的画面:在破败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专注于学问的钻研。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一种描述,更是一种对人生态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