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眉间半点黄,花开花落总他乡。
子规偏向三更月,唤起愁人也断肠。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晚年回家时的情感体验。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分析:
- 首句:
没有见到眉间半点黄(未见眉间半点黄),花开花落总他乡(花开花落总是在他乡)。
- 诗句解读: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乡景色的陌生感。”不见眉间半点黄”意味着尽管岁月流逝,但诗人的鬓发已经斑白,而故乡的景象仍然让他感到陌生。
- 关键词注释:”眉间”是指两鬓之间,象征着人的衰老;”黄”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黄色的头发或皮肤,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 次句:
子规偏向三更月(子规鸟在三更时分鸣叫),唤起愁人也断肠(唤醒了诗人也让他感到心伤如断肠)。
- 诗句解读:第三四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归乡后的内心感受。子规鸟的鸣叫,在诗人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仿佛是家乡的声音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忧伤。
- 关键词注释:”三更月”指的是深夜时分,月亮高悬,月光清冷,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寂寞;”愁人”则是形容心情忧郁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子规鸟和三更月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己孤独状态的无奈感叹。
- 尾句:
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年少离乡,年老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毛催(我的乡音未变,但鬓发已白)。
- 诗句解读:最后一句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即尽管年岁已高,诗人的口音和乡音依然未变,但自己的头发已经斑白,显示出岁月的痕迹。
- 关键词注释:”年少时”指的是青年时代离开故乡,”离乡”表示离开家乡,”老年才归家”则表示晚年返回故乡;”鬓毛催”则描述了两鬓斑白的形象,暗示了岁月的流逝。
-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普遍的人性情感——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形象,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回乡偶书》不仅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形象的描绘,诗人展示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