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个长松覆短墙,碧流深处读书房。
香生石觐春云湿,影落篝灯夜雨凉。
亘代陶镕周礼乐,百年嘉会宋文章。
天机悟到忘言表,又喜涛声送夕阳。

杭山八景

万个长松覆短墙,碧流深处读书房。香生石觐春云湿,影落篝灯夜雨凉。

亘代陶镕周礼乐,百年嘉会宋文章。天机悟到忘言表,又喜涛声送夕阳。

注释:

  • 万个长松覆短墙:形容树木众多,如同无数的长松覆盖着短墙。
  • 碧流深处读书房:在碧绿的水流深处,有一个安静的读书房间。
  • 香生石觐春云湿:石上散发出的香气与春天的云雾交织在一起,仿佛被湿润了一般。
  • 影落篝灯夜雨凉:篝灯的影子落在雨后的夜晚,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 亘代陶镕周礼乐:自古以来,人们就遵循周朝的礼仪和音乐。
  • 百年嘉会宋文章:经历了百年的时光,见证了宋代文人的文章成就。
  • 天机悟到忘言表:领悟到了天机的奥秘,以至于忘记了语言的表达。
  • 又喜涛声送夕阳:又喜欢听涛声伴随着夕阳的离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杭山的独特魅力。诗中以“万”字开头,形象地表达了树木之多,如同无数长松般覆盖着短墙,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自然氛围。接着,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深藏在碧绿流水中的读书房间,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和专注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入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诗人用“香生石觐春云湿”,巧妙地将香气、春云和石上的湿气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而美好的画面。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两句则转向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诗人感叹自己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见证了周朝的礼仪和音乐以及宋朝文人的文章成就。这不仅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在结尾两句中,诗人通过对“又喜涛声送夕阳”的描述,传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既简洁又富有诗意,使整首诗充满了美感和艺术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