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丘壑人,阅遍山水奇。
晚观淡岩作,独许天下稀。
我初颇未信,及到乃愧之。
伟兹过奇特,骤睹心惊疑。
神灵蕴幽秘,无乃弗许窥。
扪苔渐深入,欢愕不自持。
穹窿但一石,轇轕周四维。
广容千人驺,高建五丈旗。
巨势裂地轴,虚窗豁天扉。
森然万幕张,郁若曾云垂。
危磴过别洞,绝壁浮烟霏。
幽房瞰窈窕,屏榻如砻治。
云霞起坐隅,翠岚着人衣。
顿觉从来山,榛莽翳土埠。
化石事茫昧,驱蛇知是非。
井臼俨遗处,芝田留旧畦。
云昔隐仙宅,此理固亦宜。
元柳迹不到,隐显当有时。
忆我半纪前,已与兹山期。
了然兰台梦,宛渡潇江湄。
今来恍如昨,始悟非人为。
宁嗟摈幽邈,持尔足自怡。
无穷轩冕客,有几能游斯。
天应出此境,以慰遐荒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佑的《题淡山岩》。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黄公丘壑人,阅遍山水奇。
  • “黄公”可能指某个人的名字或代指某种人物。
  • “丘壑”是指山间壑谷,形容景色优美。
  • “阅遍山水奇”表明作者曾游历众多名山大川,领略了世间的奇景。
  1. 晚观淡岩作,独许天下稀。
  • “晚观”指的是在傍晚时分观赏。
  • “淡岩”可能是指岩石颜色淡雅,或者指风景清淡、不张扬。
  • “独许天下稀”表示这种景色稀少,难以寻觅,值得珍视。
  1. 我初颇未信,及到乃愧之。
  • “初颇”表示刚开始时不太相信。
  • “及到”意味着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 “乃愧之”表达了到达之后感到惭愧,可能是因为自己之前没有意识到这种美景的价值。
  1. 伟兹过奇特,骤睹心惊疑。
  • “伟兹”表示这种景观非常壮观。
  • “过奇特”意味着这种景致独特而非凡。
  • “骤睹”指突然看到。
  • “心惊疑”表达了作者看到这奇特景象时内心的震撼和疑惑。
  1. 神灵蕴幽秘,无乃弗许窥。
  • “神灵”可能指的是自然之美,或是某种神秘的力量。
  • “蕴幽秘”表示内含着深奥而不可轻易窥探的秘密。
  • “无乃弗许窥”表示这种秘密或许是不被允许外人所窥见的。
  1. 扪苔渐深入,欢愕不自持。
  • “扪苔”指的是用手触摸苔藓,形容探索自然的过程。
  • “渐深入”表达了逐渐深入探索的感觉。
  • “欢愕不自持”形容在探索过程中既高兴又惊讶,以至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1. 穹窿但一石,轇轕周四维。
  • “穹窿”指高耸的山峰或洞穴。
  • “但一石”表示只有一块石头。
  • “轇轕”在这里可能是形容声音嘈杂的意思,也可能是形容四周环境复杂多样。
  • “周四维”表示四周环绕,四通八达。
  1. 广容千人驺,高建五丈旗。
  • “广容千人驺”指的是这个地方足够容纳上千人同时活动。
  • “高建五丈旗”可能是指建筑的高度达到了五丈,并且有飘扬的旗帜。
  1. 伟兹过奇特,骤睹心惊疑。
  • 与第4句类似,再次强调这奇特的景观带来的震撼和疑惑。
  1. 神灵蕴幽秘,无乃弗许窥。
  • 与第6句类似,表达了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对其秘密的渴望。
  1. 扪苔渐深入,欢愕不自持。
  • 与第7句重复,描述了深入探索时的兴奋和惊讶。
  1. 穹窿但一石,轇轕周四维。
  • 与第8句相似,描述了周围环境的复杂性。
  1. 广容千人驺,高建五丈旗。
  • 与第9句相似,描绘了建筑的规模和壮丽。
  1. 伟兹过奇特,骤睹心惊疑。
  • 与第4句重复,再次强调了奇异景观带来的冲击。
  1. 神灵蕴幽秘,无乃弗许窥。
  • 与第6句相似,表达了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对其秘密的渴望。
  1. 扪苔渐深入,欢愕不自持。
  • 与第7句重复,描述了深入探索时的兴奋和惊讶。
  1. 穹窿但一石,轇轕周四维。
  • 与第8句相似,描述了周围环境的复杂性。
  1. 广容千人驺,高建五丈旗。
  • 与第9句相似,描绘了建筑的规模和壮丽。
  1. 伟兹过奇特,骤睹心惊疑。
  • 与第4句重复,再次强调了奇异景观带来的冲击。
  1. 神灵蕴幽秘,无乃弗许窥。
  • 与第6句相似,表达了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对其秘密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淡山岩的独特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神秘力量的敬畏。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美景之中。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