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菊残梧九月霜,谁将先暖入东堂。
不因造物于人厚,肯放南枝特地香。
九鼎燮调端有待,百花羞涩敢言芳。
看来水玉浑相映,好取龙吟播乐章。
赋九月梅花
老菊残梧九月霜,谁将先暖入东堂。
不因造物于人厚,肯放南枝特地香。
九鼎燮调端有待,百花羞涩敢言芳。
看来水玉浑相映,好取龙吟播乐章。
逐句释义及赏析:
- “老菊残梧九月霜,谁将先暖入东堂。”
- 注释:“老菊花已经凋零,在九月的霜冻中显得格外凄美,是谁将温暖的气息带入了东边的厅堂?”
- 这句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景象,通过对比老菊花的凋零和温暖气息的传入,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转的感受。同时,也暗喻着人事的变迁,暗示着人生的起落和命运的变化。
- 赏析:诗人以秋天的自然景观为引子,引出了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菊花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起落和命运的变化。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意味。
- “不因造物于人厚,肯放南枝特地香。”
- 注释:“并不是因为大自然的恩赐使得我们生活得舒适,而是不肯让南边的枝头独自散发出香气。”
- 这句诗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它告诉我们,自然界的规律是不可违抗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生活的舒适而忽视了自然的规律;同时,它也暗示了南枝的独特之处,即其独特的香气是因为它与众不同,而不是因为得到了大自然的特别恩典。
- 赏析: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自然规律和人生选择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是对人类行为的一种警示。它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要为了个人的利益而破坏自然环境。
- “九鼎燮调端有待,百花羞涩敢言芳。”
- 注释:“九鼎作为平衡的象征,其调和功能需要等待时机的到来,而百花虽然美丽但却不敢轻易夸耀自己的芬芳。”
- 这句诗以九鼎和百花为比喻,寓意深远。它表达了一种对于权威和地位的尊重,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真正的价值是需要等待时机和努力才能实现的。同时,它也强调了百花的谦虚和谨慎,即使是美丽的花朵也不敢轻易夸耀自己的芬芳。
- 赏析:诗人通过九鼎和百花这两个意象,巧妙地传达了对于权威和谦逊的态度以及对于真正价值的理解和追求。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富有哲理性,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 “看来水玉浑相映,好取龙吟播乐章。”
- 注释:“如同清澈的水与玉石相互映衬一般,这美妙的景象让人心生欢喜,仿佛听到了龙吟般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
- 这句诗以水和玉为比喻,描绘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画面。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同时,它也隐含了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 赏析:诗人以水和玉为意象,巧妙地传达了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感受。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富有诗意,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它引导读者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去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这首诗通过对老菊花、九月霜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同时,它也通过对九鼎和百花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权威、谦逊、价值和美的追求和赞赏。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境、深邃的主题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