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高穷木盛,野极静无言。
险路通岩顶,香泉出石根。
微风飘磬韵,幽鸟啄苔痕。
常记相留夜,秋堂共听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描绘了一座高山上的寺庙,以及那里的自然环境。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怀寄披云峰诚上人”

  • 怀:思念,怀念
  • 寄:寄托
  • 披云峰诚上人:指的是在山上修行的人,披云峰是地名,诚是对他的尊称。

第二句:“院高穷木盛”

  • 院:寺庙
  • 高:高大
  • 穷:极尽
  • 木盛:形容树木茂盛
  • 注释:这座寺庙非常高大,树木生长得非常茂盛。

第三句:“野极静无言”

  • 野:野外,自然之地
  • 极:极端
  • 静:安静
  • 无:没有
  • 注释:在自然的野外,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没有说话的声音。

第四句:“险路通岩顶,香泉出石根”

  • 险路:危险的道路
  • 通:通向
  • 岩顶:山崖的顶部
  • 香泉:芳香的泉水
  • 出:从某处流出
  • 石根:石头的根部
  • 注释:有一条危险的道路通向山崖的顶部,而芳香的泉水则从石头的根部涌出。

第五句:“微风飘磬韵,幽鸟啄苔痕”

  • 微风:轻柔的风
  • 飘:飘动
  • 磬韵:磬音的节奏和韵味
  • 幽鸟:指鸟类
  • 啄:啄食
  • 苔痕:苔藓的痕迹
  • 注释:轻柔的风带来了磬音的节奏和韵味,幽深的鸟儿啄食着苔藓的痕迹。

第六句:“常记相留夜,秋堂共听猿”

  • 常记:常常记得
  • 相留:共同停留
  • 秋堂:秋天的殿堂
  • 共听猿:共同聆听猿猴的鸣叫
  • 注释:常常记得与诚上人共同留在夜晚,在秋天的殿堂中聆听猿猴的鸣叫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高山寺庙景象。通过描绘寺庙的高峻、树木的繁茂、山路的危险、泉水的芳香,以及风声、鸟鸣等自然声响,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境界。同时,诗中还表达了对友情的回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