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幽讨遍禅林,名动三台殿阁清。
稍赋诗章回好色,坐令草木有佳声。
政须膏泽随轩至,未碍隼旟冲雨行。
争写雄文惟恐后,喜兼和气满重城。

【注释】

①曾谹父光孝佳句:指曾谹父光孝所作的诗。②使君:对县令的尊称。幽讨(yǎn tǎo):幽微的考察。禅林:佛寺。三台,即中台、上台、下台,均为古代宫殿名,此借喻为高官显位。③回好色:即回好色之心。④隼旟(shǔ ū):古时用鸟羽装饰的旗子,此处借指鹰,冲雨行:冒着风雨前行。⑤重城:指京城。⑥争写雄文:争相撰写雄壮的文章。⑦和气:和谐之气,此指政治气氛。⑧重城:即京城。

【译文】

你那曾谹父光孝作的优美诗句,让使君到处巡视,遍访佛寺,名声传遍了朝廷。

他稍赋诗歌赞美美景,使得草木也有了美好的声音。

必须把皇帝恩泽随着车驾一同到来,不能阻碍着鹰隼冲雨前进。

争相书写雄壮文章唯恐落在人后,喜悦的心情充溢全城。

【赏析】

《和曾谹父光孝佳句》这首七绝诗,是诗人应曾谹父光孝之请而作。这首诗在内容上与《题郑少府山斋》有相通之处,都是以咏物言志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于隐居山林、享受自然之美的向往。

“使君幽讨遍禅林,名动三台殿阁清。”首联两句描绘了诗人被召赴任,一路经过许多佛寺,受到百姓们的热烈欢迎,连皇帝也为之侧目的情景。这里的“名动”二字,既表现了诗人所到之处,百姓们热情迎接的盛况,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喜悦;而“三台”指的是皇宫中的三个重要建筑——蓬莱、瀛洲、方丈,这更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所到之处的尊贵。

颔联“稍赋诗章回好色,坐令草木有佳声”,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任职过程中的一些轶事。诗人虽然身居高位,但并没有沉溺于权力之中。相反,他在闲暇之余,喜欢游览山水,欣赏美景。这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展现了他的谦逊品质和高尚情操。

“政须膏泽随轩至,未碍隼旟冲雨行。”颈联两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看法。他认为,既然已经获得了皇帝的赏识,那么就应该趁机好好地利用这个机会,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才能。同时,他也表示自己并不怕困难和挫折,因为只要有皇帝的支持和鼓励,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尾联“争写雄文惟恐后,喜兼和气满重城。”最后两句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通过这两行诗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自己的工作充满了自信和自豪。他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和成果。而这种成就感也会给整个城市带来一种和谐的气氛和气息。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了,意境深远而含蓄。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也展示了他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