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时顿足念松楸,节物频迁祇佐愁。
衰草苍烟非故里,短篷轻桨漫归舟。
注释解析:
- 逢时顿足念松楸:这句表达了诗人在特定的时刻(可能是春天或秋天),因对过去的回忆而感到惆怅,他常常跺脚,感叹生命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松楸”通常指代坟墓,这里可能暗指诗人对逝者的怀念或对自己生命无常的感慨。
- 节物频迁祇佐愁:这里的“节物”指的是节日或时节中的事物变化,而“频迁”则表示这种变化频繁发生。诗人通过这个表达,暗示自己因季节更替或年岁的增长而产生的忧愁感,这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衰草苍烟非故里:这里的“衰草”和“苍烟”描绘了一种荒凉、萧瑟的景象,可能意味着诗人已经离开了他的故乡。通过这样的描述,诗歌传达了一种离别的情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和留恋。
- 短篷轻桨漫归舟:最后一句“短篷轻桨漫归舟”形象地描述了诗人乘着小船返回的场景。这里的“短篷”和“轻桨”强调了小船的特点,可能意味着这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旅程。然而,“漫归舟”可能也隐含着一种无目的或漫不经心的意味,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或者某种心境的转变。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四句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时刻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变迁的哲思。开头两句“逢时顿足念松楸,节物频迁祇佐愁”,直接点明了诗人因季节更替和时光流逝而感到的哀愁。紧接着“衰草苍烟非故里”,诗人用荒凉的自然景象和对故土的思念来加深了这份愁绪,展示了一种与故乡渐行渐远的感觉。最后的两句“短篷轻桨漫归舟”,虽表现出一种轻松的返程,却也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淡然,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和转变。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实却意蕴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