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何所为,坐对一枝烛。
俯仰徒四隅,岁宴靡储粟。
春耕乏良畴,秋穫罔刍菽。
念至辄自营,一饭常不足。
晚食已多幸,况敢望粱肉。
上无官守累,下无征敛促。
燕坐乐有馀,自足无多欲。
寄语当涂士,吾腰未能曲。

【注释】

  1. 静夜吟:在寂静的夜里吟诵。
  2. 坐对一枝烛:坐在灯下对着蜡烛吟诵。
  3. 俯仰徒四隅:低头仰视,只是四周的四隅。
  4. 岁宴靡储粟:一年的祭祀没有储备的粮食。
  5. 春耕乏良畴:春天耕种缺少肥沃的土地。
  6. 秋穫罔刍菽:秋天收获没有收获庄稼。
  7. 念至辄自营,一饭常不足:思念到时就会自己去经营,一顿饭常常吃不饱。
  8. 晚食已多幸,况敢望粱肉:晚上吃饭已经很幸运了,哪里敢奢望梁肉。
  9. 上无官守累,下无征敛促:上面没有官职和职责的负担,下面没有征敛和催逼。
  10. 燕坐乐有馀,自足无多欲:悠闲地坐着快乐有余,内心满足不需要过多的追求。
  11. 寄语当涂士,吾腰未能曲:告诉你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我腰部还不能弯腰。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第一句“静夜何所为”,诗人通过夜晚的宁静来反观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为何要这样度过每一天。第二句“坐对一枝烛”,诗人选择在烛光下进行诗歌创作,象征着他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困境中寻求希望。第三句“俯仰徒四隅”,诗人感叹自己的无力,只能在四面都是的角落中徘徊。第四句“岁宴靡储粟”,诗人感叹一年到头没有积蓄,生活十分艰难。第五句“春耕乏良畴”,诗人叹息春天的农事没有好的土地可做,无法丰收。第六句“秋穫罔刍菽”,诗人感慨秋天的收获也没有好的庄稼可收。第七、第八句“念至辄自营,一饭常不足”,诗人感叹自己总是在为生计而奔波忙碌,即使只是一顿简单的饭食也不能满足自己。第九、第十句“晚食已多幸,况敢望粱肉”,诗人感激自己还能享受晚餐,但也不敢奢望像梁肉一样的食物。第十一、第十二句“上无官守累,下无征敛促”,诗人感叹自己既没有官职和职责的负担,也没有被征税催逼。最后两句“燕坐乐有馀,自足无多欲”,诗人在悠闲的生活中感到幸福,他的内心满足不需要太多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受,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现状和社会问题。诗人以自己的经历来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要注重精神层面的修养和提升。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