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阶夜滴秋宵雨,雨入芭蕉动窗户。
佳人愁绝坐幽闺,良人万里勤征戍。
勤征戍,在何处,五载乘边守当路。
汉家新筑受降城,戍卒还家免租赋。
归来直莫叹白头,浊酒狂歌醉朝暮。
【注释】
1、夜坐吟:即《夜坐》,唐代诗人李端所作七绝。
2、空阶:空旷的台阶。秋宵雨:指在秋天夜晚,屋檐滴下的雨水。芭蕉:一种植物。动窗户:使窗户震动。
3、佳人:指美女或妻子。幽闺:深闺。愁绝:愁思极深。
4、良人:丈夫。万里:形容路途遥远。勤征戍(zú):辛苦地从军打仗。
5、汉家:指唐王朝。新筑受降城:唐朝在边远地区修筑的新城池,叫做“受降城”。
6、戍卒:守边的士卒。还家:回故乡。租赋(fù):赋税,古代对老百姓征收的物品和货币的总称。免租赋:免除赋税。
7、归来:回到家里。直莫叹白头:不要因年华老去而叹息。
8、浊酒狂歌醉朝暮:喝着浑浊的酒,唱起豪壮的歌,直到天亮和天黑。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征夫思妇相思离别之情的五言古诗。开头二句写秋夜听雨的情景,点明时令;第三句写思妇独处幽闺的愁苦情状;第四句写丈夫远出征战在外;第五六句描写征戍者艰苦的军旅生涯;末二句劝慰征戍者早日归来,不要因年老而悲伤。全诗构思独特,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含蓄,耐人寻味。
首句“空阶夜滴秋宵雨”是写环境气氛,为下文写征夫思妇的相思离别做铺垫。秋夜寂静,雨声滴落阶前,更显得清冷凄寂,这环境的气氛正符合征戍者的心境。接着“雨入芭蕉动窗户”,写征戍者听到雨声,想到妻子在家孤寂难熬,不禁触动了思妻念妇的情感。这一句中有两个关键词语值得注意:“芭蕉”和“窗户”。“芭蕉”是南方常见的植物,象征南方。“窗户”代表思妇的居所。这两个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南方特有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渲染了思妇的孤独寂寞。
三、四句是对思妇内心世界的揭示。她独处深闺,思念远方的丈夫,忧心忡忡,愁肠百结。这两句中也有两个关键词语需要解读:“佳人”和“幽闺”。“佳人”是对思妇的称呼,也是对她美丽容颜的赞美。“幽闺”则指深闺女子居住的闺房,这里借指思妇的居所。“愁绝”说明思妇已经达到了极度的忧愁状态,无法自拔。“坐幽闺”则表明思妇只能在深闺中度过漫长的时光,无法与丈夫相见,只能通过书信传达彼此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两句则是对征夫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他的艰辛和不易。他身处异地,远离家乡,肩负重任,不得不离开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踏上漫漫征途。这一句中也有两个关键词语需要理解:“良人”和“万里”。“良人”是对男子的称呼,也可以理解为妻子对丈夫的爱称。“万里”则表示距离遥远,难以逾越。这两句中的“万里”和“五载”都暗示了时间的漫长和艰辛的程度。同时,这也是对战争残酷无情的描绘。战争不仅给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还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因此,征戍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来自心灵深处的折磨。这种痛苦和折磨是难以想象的。
第六句“五载乘边守当路”进一步描绘了征戍者的艰难处境。这里的“五载”指的是五年的时间,而“当路”则是指处于道路的中间位置,也就是前线或者战场的边缘地带。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征戍者所处的危险境地,他们的任务就是守护边疆,保卫国家。然而,由于战争的残酷性,他们不得不长时间坚守在前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这一句中也有两个关键词语需要解释:“五载”和“当路”。“五载”指的是五年的时光,而“当路”则是指处于道路的中间位置,也就是前线或者战场的边缘地带。这两个词语共同描绘了征戍者长期坚守在边疆的艰苦生活。同时,这也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之情。
第七句“汉家新筑受降城”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带来的后果。这里的“汉家”指的是唐朝,而“新筑受降城”则是说唐朝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在边疆地区修筑了新的城池。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对国家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唐朝统治者的决心和勇气。然而,这些城墙并不能抵挡住敌人的进攻,反而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这一比喻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最后两句则是对征戍者的期望和鼓励。他们虽然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他们仍然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他们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安定下来,让战争结束,让人民过上安宁的生活。同时,他们也期望自己能够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两句中也有两个关键词语需要解析:“归家”和“免租赋”。这里的“归家”指的是回到故乡,过上平静的生活;而“免租赋”则是说免除了赋税和劳役等负担。这两个词语共同表达了对战争早日结束的渴望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首《夜坐》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诗歌。它通过对环境气氛、人物心态和故事情节的描写,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折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