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埋空晓光没,寒入风声散萧瑟。滴沥深摧十二峰,峡江涨白洗青壁。
群阴寂寂蔽阳乌,摇荡春愁满南国。何当羲御驻中天,为我驱除风雨黑。
蜚廉先驱走寰宇,列缺挥鞭起龙虎。郁仪顿辔潜海隅,九野冥冥暗风雨。
饥鸢跕翅堕曾穹,军鼓无声如击缶。青苔绿砌上高堂,檐溜侵窗入烟雾。
南山山叟桂为薪,四海横流阻行路。安有王春四百八十时,萧萧风雨迷朝暮。
我愿得娲皇炼石补此破漏天,令三光继明,万物可睹,免使百万亿苍生憔悴困泥土。

【注释】

①巫山:在今重庆市。②十二峰:指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口一带的山峰。③南国:指南方地区。④羲御:神话中的天帝。⑤飞廉、列缺、郁仪:均为古代神话中的神禽。⑥九野:指全国各地。⑦王春:传说中的帝王尧。⑧三光:指日、月、星。⑨万生:指世上万物。⑩娲皇:神话中的人物,据说能炼石补天。

【赏析】

此诗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所写的组诗《移永州》的第一首。诗以咏叹自然景色起兴,借景抒情,寄寓了诗人的政治遭遇和思想感情。

前四句写巫山雨后的景象,表现诗人对风雨之苦的深切感受。首句写巫山雨后,空明晓色消失,寒风吹来,雨声淅沥,萧瑟难忍。次句进一步写风声与雨声交织成一片,令人心神不定。第三句“滴沥”二字写出了雨声连绵不断,“深摧”二字写出了雨势之大,将十二峰都淋得面目全非。第四句写三峡涨水之后,江水冲刷着青壁白崖,使它们更加险峻奇伟。五至八句写群阴蔽阳,使太阳也难以出来;春愁满地,使人愁思如海。最后两句想象天上的羲和驾龙驭风而行,云中神禽飞廉在前引领,空中的列缺挥鞭驱风,九天之上,风云变幻莫测,而人间却是阴霾沉沉,狂风暴雨,天地昏暗。这几句描写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威力而产生的强烈不满情绪,并把这种情绪带到了对政治现实的强烈谴责之中。

最后八句写诗人被贬永州,看到当地百姓生活艰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像大禹一样治平洪水,让风雨止息,使万物重见光明。

全诗语言质朴,风格沉郁,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