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嗟困犯难,皎皎心莫改。
而能畏四知,遂复瞻八彩。
又起山林思,浩荡渺江海。
【注释】
嗟嗟:感叹词。困犯难:遭遇困难,遭受挫折。皎皎:洁白明亮的样子。心莫改:心志没有改变。四知:指孔子说的“君子有三畏:一畏天命,二畏大人,三畏圣人之言”。八彩:指《尚书》上记载的舜帝对尧帝说:“予欲观于四方,安有此?惟时羲和,钦若昊天,敷照下土。”即舜帝命令伯禹视察四方,并请他转达自己要观察天下的愿望。
又起山林思:指诗人因受知遇而兴起的归隐山林之愿。浩荡渺江海:形容心境开阔,如江海一般广阔。
【赏析】
这首七律是作者在与友人王倅见面并收到其赠诗后写的酬答之作。
开头两句写自己遭遇艰难,但意志不改。“皎皎”一词,表明了作者纯洁高尚的品质,也表现了他坚贞不渝的性格。接着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对“四知”的崇敬之情,并表示自己虽不能像圣人一样明辨是非,但也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四知”学说的崇敬和对“四知”学说的向往。
接下来三句,诗人又表现出一种回归自然、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浩荡渺江海”,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胸怀的宽广,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抒发了自己归隐山林的愿望,并表现出自己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独特见解。诗人认为,一个人只要坚守自己的良心,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这种观点既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