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游遍僧家园,南望柴桑墟里烟。
但寻疃畦供指画,不知市井今几迁。
五柳既无只衰草,三径莫识皆平田。
欲归四顾但遐想,归来高致犹凛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过江州焦柴桑渊明旧居》。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匡庐游遍僧家园,南望柴桑墟里烟。
- 匡庐:指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僧家园:可能是李白游览过的寺庙或寺院。
- 南望:面向南方望去。
- 柴桑墟:柴桑,地名,这里指柴桑的地方。
- 墟里烟:墟里的烟雾,指柴桑地方的风景。
但寻疃畦供指画,不知市井今几迁。
- 疃畦:田间的小土块和水渠。
- 指画:用手指或笔在纸上描绘。
- 供指画:用来描绘或绘制。
- 市井:市集和街巷。
- 今几迁:现在有多少变化。
五柳既无只衰草,三径莫识皆平田。
- 五柳:指五棵柳树,古代隐士常以此为居所,象征隐居生活。
- 只衰草:只有枯萎的草。
- 三径: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的庭院小路的名称,通常有三条。
- 莫识:不知道。
- 皆平田:都是平坦的田地。
欲归四顾但遐想,归来高致犹凛然。
- 欲归四顾:想要四处张望,寻找归途。
- 遐想:遥远地想象。
- 高致:高尚的境界。
- 犹凛然:仍然显得庄重严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故乡柴桑的深情怀念。他游历了匡庐的寺院和乡村,但最终发现那里的风景已经改变,市集和道路也发生了变化。他感到有些失落和惆怅,但也有一种回归故土的决心和决心。他希望找到回家的路,但当他回到家乡时,他依然保持着那份高洁的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整首诗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