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心目昏,稍息文字业。
晓拥台山云,时读修禊帖。
稚子来捋须,幼孙每持镊。
晚来微雨休,幽径无不涉。
山居杂诗九十首
【注释】年来心目昏:近来心里头迷糊,眼睛也看不清楚。
稍息文字业:稍微放松一下文字工作。
晓拥台山云:清晨时抱着山顶的云雾。
修禊帖:即《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写的书法作品。
稚子来捋须:小儿子来摸我的胡子。
幼孙每持镊:小孙子拿着镊子。
晚来微雨休:傍晚时分,下起了小雨。
幽径无不涉:幽静的小路,没有什么地方不去的。
【赏析】
这是组诗中的第二首。诗人以清隽简淡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山居生活的画卷,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年来心目昏,稍息文字业。”开篇两句,就写到了“心目昏”,这大概是由于近来精神不振所致。他“稍息”文字工作,也许是要休息一下,或者是觉得有些疲劳了。
“晓拥台山云,时读修禊帖。”清晨之时,他常常怀抱着云雾般的台山,一边散步一边吟诵王羲之的《兰亭序》。这里用了一个“拥”字,写出了诗人在台山中悠然自得、神游物外的境界;“修禊帖”指的是王羲之的书法杰作。
“稚子来捋须,幼孙每持镊。”他的小儿子来到他的身边,伸手去摸他的胡子,而他的孙子则拿起镊子,好像在修剪胡须一般。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家人和睦相处的场景,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家庭的眷恋之情。
“晚来微雨休,幽径无不涉。”傍晚时分,下起了蒙蒙细雨,诗人决定出门走走,于是便踏上了幽深的小径。这里的“无不涉”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无论怎样艰难困苦,都要勇往直前。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家庭生活的眷恋,以及对人生坎坷的无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