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相同剃除,其门则异窦。
律仪尚讲论,枯禅则乌有。
悟去此大魁,穷说则学究。
与语判此科,是非免纷糅。

【注释】

①僧相同剃除:指僧人同去剃头,出家为僧。②其门则异窦:其门,指寺院的门;异窦,不同门径、途径。③枯禅则乌有:指枯禅无实,空谈无果。

④悟去此大魁:指悟道之人,能脱离世俗的束缚,成为大魁(即首领)。⑤穷说则学究:指那些穷于口舌之辩而没有实际能力的人。⑥与语判此科:指与人讨论这些道理,判断这些科目。⑦是非免纷糅:指避免因争论而产生的混乱。

【赏析】

《山居杂诗》是诗人在隐居山中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

“僧相同剃除,其门则异窦”,这两句诗描述了僧人剃发后,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里,“同”和“异”分别代表了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而“剃除”和“异窦”则分别表示了变化和选择。

“律仪尚讲论,枯禅则乌有”,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在这里,“律仪”指的是佛教中的戒律和仪轨,而“讲论”则是指僧侣们之间的讨论和辩论。而“枯禅则乌有”则是指那些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质的修行方式,就像一只无根的水草一样。

“悟去此大魁,穷说则学究”,这两句诗表明了作者对于名利的看法。在这里,“悟去此大魁”意味着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成为真正的智者;而“穷说则学究”则是指那些只会空谈而缺乏实际能力的人。

“与语判此科,是非免纷糅”,这最后一句诗强调了作者主张的公正和公平。在这里,“判此科”是指对于各种问题和争议做出公正的判断;而“是非免纷糅”则表示要避免因为争论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修行方式的描绘和对名利的看法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世事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