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年将八十,历践何足数。
义不惜骸骨,愧无罔君父。
挂冠复挂冠,求去再求去。
至愿诚遂心,燕笑乐畎亩。

【注释】

山居杂诗九十首:指作者晚年所写的一组杂诗。

吾年将八十:指诗人自叹年高。

历践何足数:意思是说,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雨沧桑,算不了什么。

义不惜骸骨:指自己为国捐躯,不怕死。

愧无罔君父:愧对朝廷和父母,没有尽到臣子和儿子的职责。

求去再求去:意思是说,多次要求辞官归隐。

至愿诚遂心:意思是说,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够顺遂心意。

燕笑乐畎亩:意谓在田间劳动时能快乐地笑。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退隐之志,并表示不辱使命的杂诗。

开头两句“吾年将八十,历践何足数”,点明作诗的时间与年龄,言外有自谦之意,但字里行间却透出一种壮志未酬的悲慨。接着两句“义不惜骸骨,愧无罔君父”,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为国捐躯,虽死犹荣的豪情壮志。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为了国家的大义,他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决不吝惜自己的尸骨。这两句诗中,“义”字重矣!一个“义”字,道尽了诗人毕生的心志和行为。

下面两句“挂冠复挂冠,求去再求去”,则是进一步抒写退隐之志。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东汉末年的管宁,他在王莽当权时,隐居青州,拒绝做官;二是南朝宋的陶潜。他们都因不满于现实而选择退隐。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自己也是因不满现实而决心退隐的。

“至愿诚遂心,燕笑乐畎亩。”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结穴,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在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愿望:“我的最大愿望是能够顺遂心意,在田间劳动时能快乐地笑。”诗人以这样平淡的语言结束全诗,使诗歌显得更为质朴、亲切。

诗人虽然年老体衰,但壮怀激烈,忧国忧民之心依然炽烈如火。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值得人们敬佩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